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郑丽艳
鸡西市第一中学
初中地理教师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需要以单元的核心概念为统领,积极构建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应依据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单元核心教学目标以及预设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成果,然后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与单元知识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还可以获得学生的单元学习反馈,进一步优化单元教学设计质量。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重构单元教学内容
教师应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完善单元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首先确立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包含更加广阔的单元知识点,突出单元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师需要以地理课程教学标准为要求,深入分析本单元知识的核心内涵,将单元知识点进行教学重构,实现地理知识与技能的相互统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单元整体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情境中的迁移应用。
例如,教师围绕“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教学时,提取本单元的核心教育概念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了解区域特征形成的具体原因。然后教师应当积极整合地理学科相关单元的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气候、河流与自然灾害等相关核心概念,指导学生探究季风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思考特定地形与气候组合如何诱发灾害。教师借助单元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核心概念,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关联前后单元知识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多侧重于以课时为单位强调学生对地理核心知识的掌握,却难以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地理学科大概念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开展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助力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核心概念,掌握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地理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在探究互动中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内化,让学生跳出单一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实现单元前后核心知识的相互关联。
例如,教师围绕“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时,应尝试布置为某座模拟城市设计交通优化方案的教学实验活动。教师需要着重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引导学生借助在自然环境单元所了解的地形、气候等知识,分析当地气候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制约。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多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详细讲述铁路、公路与水运的适用情况。让学生了解城市现有的交通网络布局,探究如何借助交通规划,更好地推动该城市的产业发展、解决资源运输等问题。教师借助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从多角度探索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方式。
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地理思维进阶
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突破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打造标准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更多聚焦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当着重评价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关注学生对地理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所展现出的任务实践表现,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然后教师利用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改进错误的地理学习方法,持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教学时,应借助生动直观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探究其背后的具体成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然后教师需要着重考察学生在自然灾害学习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应对自然灾害方法的理解情况,关注学生是否展现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进行客观的教学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理区域的认知,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思维,从而推动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大概念统领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教学改革思想,积极探索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挖掘本单元的核心要素等地理知识,设计创新性的地理教学情境问题,指导学生在地理探究中的思考方向,推动学生对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单元知识框架体系。不仅让学生逐步感知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还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玉美 ; 刘龙华 .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初探——以 " 河流 " 复习单元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36):1.
[2] 刘慧玲 . 大概念理论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J].考试周刊 ,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