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尊重·鼓励·沟通”,促进班级育人管理
黎美庆
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 529100
班主任肩负着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工作涵盖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包括德育、安全、文明、卫生、纪律、学习、心理健康等。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和复杂多样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班级育人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如何运用“尊重、鼓励、沟通”优化班级育人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尊重、鼓励、沟通的基本内涵
尊重原则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价值观和选择权利。无论是在课堂互动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偏袒。鼓励原则是指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支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沟通原则是指深度沟通,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情感需求和困惑烦恼,通过真诚、平等的交流,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二、尊重、鼓励、沟通在班级育人管理中的应用
(一)尊重爱护学生,营造和谐班级
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容易被忽视。尊重学生,就要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安全感,放下心理防御,向老师吐露心声,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案例 1】在班级活动策划时,我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往都是我直接决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次,我组织了一场班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的小组提出举办科技小制作展览,因为他们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有的小组希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劳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的小组提出开展才艺展示……我尊重每个小组的想法,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师生共同策划了几个活动方案。每次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全身心投入。通过这些经历,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尊重,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二)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内在动力
当下很多学生容易受挫折而放弃努力,甚至躺平不学习,而鼓励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和探索,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努力与进步。
【案例 2】学生小东在数学学习上一直比较吃力,对自己也缺乏信心。一次课堂练习中,我发现他虽然答案有误,但解题思路有独特之处。我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小东同学这次的解题思路非常新颖,虽然最终答案有点偏差,但这种勇于思考、尝试新方法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老师相信,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从那以后,小东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升,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三)深度沟通问题,解决成长困惑
深度沟通能够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烦恼或犯错误时,班主任要耐心倾听,不能一上来就是批评,要共情,要基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困扰、去感受他的苦恼,去了解他犯错误的原因,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力量与品质,激发学生自我的约束力、成长力。
【案例 3】学生小亮近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作业完成质量也不高。我察觉到他的异常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与他单独交流。一开始,他有些抵触,不愿意多说。我以平和的语气告诉他:“老师发现你最近状态不太好,很担心你。如果你有什么烦恼,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你一起想办法解决。”慢慢地,他打开了心扉,敞开心怀地对我说:“好朋友们经常聊电子游戏,为了能和好朋友们有共同话题,不被取笑、孤立,所以我每天放学在家里偷偷玩手机,没想到成绩退步了。正因为沉迷玩手机导致成绩退步,和父母发生了多次争吵,所以心情非常差。”了解情况后,我首先表达了对他感受的理解,肯定了他的优点:有上进心、内心是爱学习的、有毅力等,并引导他开启深入的自我探索,帮助他建立人际关系安全感,一起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手机以及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我又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经过多方努力,小亮同学的情绪逐渐稳定,学习状态也恢复了正常。
【案例 4】关于学生阳阳考试作弊。我首先与阳阳深度沟通,站在他的立场,表示关心与理解,并让他感受到被关心、被理解从而产生自我成长的动力。了解到阳阳的真实想法后,不急于讨论他做法的对与错,而是肯定他内心想法的内在逻辑。阳阳作弊很是因为怕成绩差会被家长惩罚、老师批评,为了避免批评惩罚,所以选择了作弊。他的内心感受是愧疚不安的。接着,我把感受到的、理解到的表达给学生,肯定他的逻辑:“阳阳同学,你是想取得好成绩,不想让家长、老师失望,这也是人之常情,我理解你。”这时,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没有厌恶自己,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最后,一切如春风潜入夜,学生欣然接受,改正错误,自我成长的动力速增,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上课,不懂就问,凭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深度沟通与共情能帮助学生主动配合寻找内心的症结,实现自我领悟与自我成长。
实践表明,在班级育人管理中践行“尊重、鼓励、深度沟通”,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楠,张守业. 班主任,你在班级管理中“共情”了吗?[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