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熏法治疗急慢性鼻炎临床观察
道力玛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耳鼻喉科 内蒙古锡林郭勒 026000
引言
慢性鼻炎是指鼻黏膜及黏膜下层持续 4 周以上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间歇性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病情进展者可伴发鼻部胀痛、嗅觉障碍等不适表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化学刺激物以及温湿度异常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慢性鼻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各年龄层人群中均有较高发病率。该病的诊疗重点在于明确致病因素,并通过有效干预缓解鼻塞、流涕等主要症状。本研究采用蒙医鼻腔熏蒸疗法联合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案,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将其与单纯负压吸引疗法进行对照分析。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 2023 年 5 月 -2024 年 12 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 例(男性 27 例,女性 23 例),年龄分布 7-56 岁,病程 3 个月至 3.2 年,平均病程 8 个月;对照组 50 例(男性 25 例,女性 25 例),年龄范围 5-60 岁,病程 4个月至3.1 年,平均病程7 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 x2=0.32 ,P=0.57)、平均年龄(t=0.87, P=0.39 )及病程分布( t=1.02 , P=0.31 )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需满足《慢性鼻炎诊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
2)年龄范围限定为成年患者(20-65 周岁);
3)研究对象充分知情并签署书面同意文件。
1.2.2 排除标准
急性鼻腔炎症或存在鼻息肉病变患者;
2)伴有其他呼吸系统器质性疾病者;
3)因外伤导致鼻部症状者;
4)鼻腔占位性病变患者;
5)明确病原体感染所致的鼻炎患者;
6)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
7)同期参与其他干预性研究者
8)近期使用过相关治疗药物者;
9)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0)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1)已知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鼻腔负压引流治疗,治疗频次为隔日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同等负压引流治疗基础上,加用蒙医熏法治疗,每日治疗一次。两组治疗方案均以14 天为一个完整治疗周期。
蒙医熏法索采用的药物主要是紫丁香、灶心土、红丹等 15 味药材组成,经特殊炮制工艺制备而成。其中水银与雌黄的炮制过程需严格控制火候,通过反复加热搅拌直至呈现天蓝色,再经土埋解毒后研磨成粉。治疗方法采用黑布卷药点燃熏鼻,每 3 日一次,3 次为一疗程。疗效评估显示,多数患者首次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即明显改善,完成疗程后治愈率显著,且 2 年内随访无复发。为增强疗效并减轻患者的燥热反应,患者还配合口服含诃子、川楝子等7 味药材的敖布尔敦汤,每日3 次服用。
患者在接受蒙医熏法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将配制好的蒙药加入2000-3000 毫升清水中浸泡 24 小时,随后以文火煎煮浓缩至 1000-2000 毫升药液,经严格过滤后储存备用。治疗时取 500 毫升药液注入专业熏蒸设备,初始设置 6 档功率预热,待蒸汽稳定后调至 5 档维持,每次治疗时间严格控制在 20分钟。为确保治疗安全,医护人员必须全程监测蒸汽温度,尤其要加强对老年和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防护,避免烫伤风险。需特别注意,该疗法禁用于化脓性伤口、皮肤破损部位以及急性出血期患者,同时哮喘患者应避免使用芳香类熏剂。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让患者平卧休息,对出汗较多者还需及时补充体液以防脱水 [1]。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判定
本研究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规范》中关于鼻窒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评估体系包括症状改善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两个维度。
1.4.2 观察指标设定
(1)主要症状改善时间:研究人员系统记录两组受试者四项核心症状(鼻腔通气障碍、异常分泌物、头部闷胀感、嗅觉功能异常)的缓解时间。
(2)远期疗效观察:对治疗结束后的 3 个月和 6 个月两个时间节点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 SPSS 2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连续变量,研究者采用均数 ± 标准差( Mean±SD )进行描述性统计;组内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则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
有统计检验均以P 值小于0.05 作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x±sd )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对比 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鼻炎复发情况对比结果[ 例 1% )]

3 结论
慢性鼻炎作为上呼吸道常见病变,其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感染是重要诱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破坏鼻腔黏膜屏障功能,引发上皮损伤和炎性介质释放,导致特征性的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等病理改变。免疫调节失衡在本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患者鼻腔黏膜中活化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持续释放炎性因子,形成慢性炎症的恶性循环。环境暴露因素如空气污染物、过敏原等可进一步加重黏膜炎症反应,特别是对特应性体质患者而言,长期过敏原接触可加速疾病进展 [2]。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慢性鼻炎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临床观察发现,病程迁延者可继发鼻窦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出现鼻腔结构改变如息肉形成。这些病理变化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可能损害嗅觉传导,甚至导致睡眠障碍等全身性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阻断疾病进展至关重要。蒙医熏法治疗作为传统疗法,通过局部熏蒸作用可有效改善鼻腔微环境。该疗法能减轻黏膜炎症、调节局部免疫状态,同时避免过敏原刺激,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独特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民族医学研究的深入,蒙医熏法在慢性鼻炎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3]。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多项疗效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表现为:总体治疗有效率提升显著,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缩短,且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降低。研究结果证实,蒙医熏法治疗搭配鼻腔负压引流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鼻炎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苏龙嘎 , 敖力玛杨杰 . 蒙医学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24, 30 (01): 76-78.
[2] 李颖 . 辛芷熏鼻散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J]. 中医临床研究 , 2021, 13 (29): 124-126.
[3] 王艳丽 . 中药熏鼻联合针刺对慢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影响 [J]. 中医外治杂志 , 2021, 30 (03):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