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整合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
袁国强
习水县第五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要求,将大单元教学推向课程改革的前沿。[1]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却面临着“教材模块化有余,主题整合不足”的现实困境——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虽按主题划分模块,但模块内各语篇、各活动之间缺乏深度关联,模块间主题重复或断层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形成持续进阶的素养发展脉络。本研究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为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整合路径,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整合路径构建
(一)主题统领整合路径
主题统领通过“主题筛选 - 子题分解 - 任务聚合”三步,实现教材内容的“纲举目张”。这一路径特别适用于外研版教材中主题内涵丰富但分布零散的模块内容,如“科技”“环境”“文化”等跨册主题的整合。主题筛选是整合的第一步,需要建立“课程标准 - 教材内容 - 学生经验”的三维筛选机制。子题分解是将核心主题细化为可探究的子主题群,形成“树干- 树枝”式的主题结构。任务聚合是通过核心大任务将子主题串联成有机整体,实现“学用结合”。
例如,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单元为例,核心任务可设计为“校园环保行动方案”,学生需要完成“环境问题调研(必修三 Module4 语篇分析)-濒危动物保护宣传(必修五 Module 6 写作)- 环保行动倡议(综合语言运用)”系列子任务。这种任务聚合使外研版教材中原本孤立的”沙尘暴防治”“濒危动物保护”等内容,转化为服务于共同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运用。[2]
(二)语篇重构整合路径
语篇重构通过“语篇筛选 - 逻辑重组 - 意义联结”三步,打破教材语篇的固化顺序,建立基于认知规律和探究过程的语篇新序列。这一路径特别适用于外研版教材中语篇类型丰富但逻辑关联较弱的模块,如文学类、科普类模块的整合。
例如,对比不同科学家传记中的探究方法(必修四Module 4);二是“视角转换”,如从不同人物角度重述文学作品情节(必修五 Module 3);三是“信息补全”,如根据新闻报道推测背景信息(必修二 Module 5);四是“观点辩论”,如针对科技发展的利弊进行正反方辩论(必修一 Module6 )。这些活动使原本孤立的语篇成为意义网络的节点,学生在互文解读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
(三)素养发展整合路径
素养发展通过“目标分解- 活动链设计- 评价嵌入”三步,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整合发展。这一路径回应了外研版教材活动碎片化、技能割裂的问题,使每个学习活动都成为素养发展的“阶梯”。
例如,外研版教材中的“Check Your Progress”板块可改造为大单元形成性评价工具,增加”我的学习反思”“同伴建议”“教师反馈”栏目,使评价成为促进学习的“催化剂”而非“终点站”。特别要设计“素养发展追踪表”,记录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素养表现变化,如从“能描述科学家事迹”到“能分析科学精神内涵”的思维品质提升轨迹。
二、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大单元教学整合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主题统领下的“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跨模块整合(必修一 Module6+ 必修四 Module1 )
(一)案例背景与整合思路
外研版必修一 Module 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聚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必修四 Module 1《Life in the future》畅想未来科技生活,两个模块虽相隔三册,但同属“科技发展”主题,具有天然的整合价值。本案例采用“主题统领维”整合路径,以“科技如何改变生活”为核心问题,构建“过去 - 现在 - 未来”的时间轴整合框架,引导学生从历史视角理解科技发展,从现实维度分析科技影响,从未来视角畅想科技可能,实现跨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3]
(二)整合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主题导入与子题分解(2 课时)。情境创设:播放“从烽火台到5G”科技发展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科技演进”的思考 。头脑风暴:围绕“科技如何改变沟通方式”展开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子题 1 确定:根据学生兴趣和教材内容,分解为三个探究子题:子题 1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必修一 Module6 )。子题2 :科技对生活的双重影响(必修四 Module1 语篇+ 拓展阅读)。 子题 3 :未来科技生活的畅想与设计(必修四Module 1 Project)
第二阶段:分题探究与语篇研读(4 课时)。子题 1 探究:采用“时间线梳理法”,学生分组整理必修一 Module 6 语篇中的关键事件(1969 年ARPANET → 1984 年 DNS⟶1991 年万维网→ 2000 年宽带普及),制作“互联网发展时间轴”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社会影响,培养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子题2 探究:开展“辩证讨论课”,整合必修四 Module1 中“未来生活便利”(如智能家居)与“潜在问题”(如隐私泄露)的语篇内容,设计“科技利弊辩论会”(正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反方:科技让生活更复杂),学生需引用教材语篇中的观点作为论据,发展批判性思维与证据使用能力。子题 3 探究:进行“未来设计师”项目,学生结合必修四 Module1 的“未来城市”描述,分组设计“2050年的智能校园”方案,需包含“学习空间”“交往方式”“生活服务”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要运用教材中的未来时态表达(如 willhavedone,begoingto 等)。
第三阶段:成果整合与展示反思(2 课时)。成果整合:各组将三个子题探究成果汇编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研究报告,包含时间 1 轴图表、辩论观点汇总、未来设计方案三部分,教师提供报告模板和语言支持(如过渡词、图表描述句型等)。班级展示:举办“科技论坛”,每组派代表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学生根据“内容完整性、逻辑清晰度、语言准确性”三个标准进行互评。反思提升:学生撰写个人反思日志,回答三个问题:“通过本单元学习,我对科技发展的新认识是什么?”“哪些英语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未来我将如何理性使用科技?”,教师通过日志分析调整后续教学。
结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与鼓舞。通过大单元教材内容整合,让高中英语课堂从”单词句型的机械操练”变为”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从”孤立技能的反复训练”变为”综合素养的自然生长”,教师正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教育转型。让更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收获语言能力,更发展思维品质、涵养文化意识、培育学习能力,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曹琪 .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教材资源整合新趋向的策略研究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12):103-105.
[2] 任明满 , 文奕涵 .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 争议辨析、教材整合与评价策略 [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11(3):115-122.
[3] 叶丽芳 . 小学音乐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整合与实践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6):101-103.
(本文系遵义市 2023 年市级课题《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英语教学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案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 2023ZB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