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李梅
衡阳湘南博远职业学校,421001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体现了时代特征、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内容随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注重学生实践操作与跨学科知识融合。该课程从基础操作教学逐步演变为涵盖算法、编程、安全等领域的综合教学,目前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差异大
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初中教育的不均衡,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良莠不齐。城市学生较早接触设备,基础较好;农村学生实践机会少,基础薄弱。教师很难协调统一的教学进度,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2.课程地位不高
受高考导向影响,信息技术课常被视为副科,课时被压缩或占用。师生重视不足,教学停留在教材讲解,学生学习动力低,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3.教学硬件不足
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不足、设备老旧,网络不稳定,无法支持先进教学内容,制约学生实践操作与学习兴趣。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计算机原理、资料处理、算法设计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对办公软件、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熟练运用,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通过项目实践(如制作电子相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3、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学生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鼓励运用技术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如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以实施,以解决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的学生。一是按学生的 IT 基础、学习能力分层次,分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信息技术基础较弱的底层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提高层次的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可以进行的;拓展层次的同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强,重点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基础层采用循序渐进、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提高层次,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与练习;拓展层鼓励学生进行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项目开发与创新实践。
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可通过定期测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成果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在 IT 教学硬件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一方面加大电脑的数量,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提高配置,安装最新的软件,以支持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为保证网上教学资源的顺利获取和网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改善了网络环境,提高了网速和稳定性。
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如: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展示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直观性,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学习。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入门教学法
游戏入门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能运用打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在打字速度和准确度的提高上得到很好的发挥;通过 ScratchProgrammable 游戏等编程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编程逻辑与算法设计。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游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巧。其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设计、任务执行、任务考核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任务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挑战性、趣味性地进行任务设计。例如,在学习网页设计时,可设计“制作个人旅游网页”的任务。任务执行时,学生完成任务形式为小组或个人,由老师指导、协助完成。在进行任务评价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定。
以“制作个人旅游网页”为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网页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要合理组建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搭配,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然后进行任务分配,根据小组的整体能力和任务的难度,为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引导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协作,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团体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听别人意见,各抒己见。同时,通过会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考核指标要多样化,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有一个综合的衡量标准。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得到更全面客观的反映。
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元化的估分方式,对学生的估分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教师评价是传统且重要的方式,教师凭借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学生自评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完成某项课题后,总结评价其在课题中的表现。互评则使学生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从同伴的角度出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在合作过程中对各自的表现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考核,使考核的准确性、公正性得到提高。
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对学生及时反馈测评结果很关键。教师可以总结点评学生的总体表现,并通过课堂反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也可以进行个别的沟通和辅导。同时利用 Elearning 平台,以可视化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测评结果,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掌握不佳,教师可以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或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强化教学。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学习任务的拓展性是可以提供的。评比的结果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提高。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策略包括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放眼望去,高中信息化教学将向智慧化、个性化方向迈进。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学习支持的教学将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当中。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将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