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瑞芬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星云街道大街中学 652600
引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之下,初中英语教学已经冲破了传统语言技能训练的限制,渐渐成为具备核心价值观塑造以及学生世界观形成功能的重要载体。现在有些课堂还过分重视语法结构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却轻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认知素养展开系统的培育。怎样达成课程思政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是教育界的一大重点课题。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它有着突出的实践性、互动性以及自主性特点,为二者深入融合赋予了可行的途径。这项研究要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里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办法和潜在价值,希望为改善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参照。
1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问题探讨
当下英语教材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以附加形式存在,很难做到与语言知识的深度融合。有些教师把思政教育片面当作政治说教,在课堂教学时机械地加入价值灌输环节,造成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出现割裂现象。这种浅层融合不但破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唯有从文化对比、价值辨析、情感体验等多个角度出发,把思政要素巧妙地融合到语言学习过程中,才能让其变成推动语言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是一种形式化的点缀手段。
1.2 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完全符合思政教育体验性以及沉浸式学习的主要诉求。有些老师过于依靠单向度的价值观传递,而轻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深入思考来加深认识的关键环节。思政教育是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应当营造出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借助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反思总结等手段推动学生自行建构起核心价值体系。单纯的知识灌输既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又会削减英语课堂的语言运用活力以及互动交流气氛。
1.3 学生接受度对思政教育效果的影响问题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已无法跟上现代教育观念的发展步伐。文化背景不同加上语言理解能力受限,也许会造成一些学生对英语课堂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抵触态度。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就很难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效的思政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依靠语言学习培育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自信,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2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要素
教育实践者要冲破传统语言知识灌输方式,着重塑造多元文化融合的教学系统。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要深入阐述语言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凭借拓宽国际视野,引领学生探寻跨文化交流的内在原理及其现实价值。联系社会角色定位,激发学生在语言学习进程中培育责任意识和伦理自觉。围绕西方节日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比较中西文化在节庆形式、传统习俗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别,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在环境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2 融入思政元素的项目任务设计
项目设计要着重做到真实性与教育性的结合,从而达成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可以开展“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写作活动,引领学生参加素材搜集、文本撰写、现场表演等环节。在此期间,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会得到全方位提升,而且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能增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举办“外国游客游览华夏”的虚拟导览实训课,让学员独自安排合理的游览路线,而且全面阐释沿途地区的历史文化含义。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的。
2.3 创新项目实施的过程引导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创设开放性议题情形,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加深认识,还要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既要看重学生的合作技巧发展,又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在彼此交流时要带动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协同前进以及文化认同。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播素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品既是个人才智的反映,也是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载体。此背景下,老师的职业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动,传统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兼有引领价值、培育批判性思维的综合型教育主体。这一职能界定发生转变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逐渐形成正向的价值理念,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契合的教育成果。
2.4 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冲破传统语言能力测评架构,把思政教育效果融入到综合评判体系当中,塑造起包含语言运用、文化领会、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很多层面的评判指标,融合过程性监督和阶段总结两种形式,凭借学生自我反思、同学相互帮助、教师和家长给予反馈等多种评判途径,全方位考查个体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和成果展示,促使它变成推进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结语
把课程思政理念同项目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给初中英语教育开拓出一种创新化的操作途径,通过项目推动的方法做到语言技能训练同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效率,又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学范式促使教师要冲破传统的角色界定,改进教学规划,把它变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承载物。
参考文献
[1] 王勤梅,杨保坤,张玲玲 .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例析 [J]. 安徽教育科研,2023:3.
[2] 黄洁 . 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114-116).
[3] 曾庆花 . 初中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J]. 中国轻工教育,2021:5.
[4] 高振旺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J]. 学苑教育,2023(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