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作者

徐诗玲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一小学

引言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直接影响德育实效。然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据教育部 2022 年调查数据显示,超过 65% 的小学班主任反映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塑造面临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探索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德育工作现状,构建新型德育工作模型,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旨在为提升小学德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全国 12 个省市的 235 名小学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在工作内容方面, 78.6% 的班主任仍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在工作方法上, 65.2% 的班主任主要采用说教式、惩戒式等传统方法,体验式、情境式等新型方法应用不足;在工作评价方面, 83.4% 的学校仍以量化考核为主,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班主任德育理念滞后,54.7% 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系统的德育理论培训;二是工作负担过重,班主任平均每周德育工作时间不足 5 小时;三是支持系统不完善, 62.3% 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指导团队。同时,研究也发现,新时代小学生的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信息获取渠道多元、自我意识强烈、价值观念多样,这些变化对传统德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 86.5% 的班主任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愿, 90.2% 的学校领导表示支持德育工作改革,这为德育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研究还发现,那些开展德育创新的班级,学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传统班级,这进一步证明了德育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 三维六体" 德育工作模型的构建

基于现状分析和对新时代德育要求的理解,本研究构建了 " 三维六体 "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型。" 三维 " 指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和评价维度,强调德育工作要实现内容更新、方法创新和评价革新;" 六体" 包括价值引领体系、行为养成体系、心理支持体系、情境体验体系、生活实践体系和协同育人体系六个子系统。

在内容维度上,模型强调要实现价值引领、行为养成和心理支持的有机统一。以本校”责任教育”为例,班主任不仅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更注重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形成了”知—情—意—行”完整的教育链条。在方法维度上,突出情境体验和生活实践的结合,通过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品德。如本校开展的 " 校园文明岗 " 活动,让学生轮流担任文明监督员,在实践中培养文明习惯。

评价维度上,模型主张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本校实施的 " 成长银行 " 评价制度,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转化为 " 成长币 ",不仅关注结果,更记录成长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六个子系统相互支撑、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实践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德育工作创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基于 " 三维六体 " 模型,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三条德育创新路径。第一条是情境化路径,通过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思考。本人设计的 " 道德两难情境剧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处理道德冲突, 90% 的学生表示这种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有收获。第二条是生活化路径,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本校开展的 "21 天好习惯养成计划 ",通过日常行为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施半年后,学生文明礼仪表现优秀率提升了 35% 。

第三条是协同化路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本校建立的" 德育共同体 ",整合了社区资源、家长力量和专业机构,形成了德育合力。数据显示,参与该项目的班级,学生品德问题发生率下降了 42% ,家长满意度达到 92% 。这三个创新路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范式。

实践案例表明,创新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本校进行的对比研究中,实施创新德育的班级,学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班。教师访谈也反映,创新德育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效果显著,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成就感。这些实践探索为德育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同时也提示我们,德育创新需要系统设计、稳步推进。

四、推进策略与未来展望

为确保德育创新工作有效实施,本研究提出以下推进策略:制度保障方面,建议学校建立德育创新激励机制,将德育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专业支持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班主任德育能力培训,建立专家指导团队;资源建设方面,学校需要开发德育案例库和工具包,降低创新门槛。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避免全盘否定传统做法;统一与个性的关系,鼓励特色创新;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保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

展望未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智能化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德育精准性;二是个性化趋势,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差异化教育;三是生态化趋势,构建更加开放的德育生态系统。建议后续研究关注以下方向:德育创新的长效机制研究,不同学段德育衔接研究,以及德育效果的长效追踪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论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表明,传统的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亟需改革创新。构建的 " 三维六体 "德育工作模型,提出的情境化、生活化和协同化创新路径,在实践中显示出良好效果。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把握正确方向,采取适当策略,就能推动小学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本研究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南,其经验也可为基础教育德育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2] 李红梅 . 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2022(5):78-84.

[3] 王立新 . 情境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43(2):56-62.

[4] 教育部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22 年修订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5] 陈思远,刘芳 .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研究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