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
李玉洁
新泰市石莱镇木厂峪实验学校 271200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生物学科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素材,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挖掘教材资源,融入德育内容
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诸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 “人的生殖和发育” 相关内容时,教材详细介绍了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过程,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在 “生物的进化” 部分,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 [1]。
(二)创新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理念
摒弃传统的 “一言堂” 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学习 “生态系统” 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细菌和真菌” 的相关知识,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
(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德育效果
实践活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让学生在种植和养护植物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习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后,开展 “健康饮食” 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营养食谱、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德育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德育渗透也应因材施教。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生物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议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从基础的生命现象入手,逐步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合作精神。
二、德育渗透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通过对生命孕育、生长、衰老和死亡等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宝贵性。他们会明白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学会尊重和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3]。例如,在学习 “人体的免疫调节” 后,学生了解到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会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珍惜生命。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学习,以及环保实践活动,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会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白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1]。如学生在参与 “校园垃圾分类” 实践活动后,会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物学科中的许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传染病的预防、食品安全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 [3]。同时,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协作和互助,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例如,在进行 “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时,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为了探索生命奥秘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会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感染。他们会学会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如学习 “遗传和变异” 时,学生了解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会被他的坚持和创新精神所打动。
三、优化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渗透能力
教师是德育渗透的实施者,其自身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深入理解德育渗透的意义和方法,掌握鲁科版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技巧,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3]。
(二)完善教学评价,注重德育效果考核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德育渗透的效果纳入评价范围。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德育渗透合力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德育渗透的合力。学校可邀请家长参与生物实践活动,让家长了解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环保、健康等主题活动,拓展德育渗透的空间 [1]。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环保观、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等。鲁科版教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多种路径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同时,要不断优化德育渗透策略,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评价,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刘小燕 . 德育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路径探究 [J]. 成功密码,2024(06):89-90.
[2] 陶霞 .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性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2025 (04):29-32.
[3] 谷莲青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教育科学,2025 (04):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