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城市独居老人的智能用药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作者

鞠宜呈

北京印刷学院 1026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育率变化,中国独居老人的数量持续上升,目前占老年人家庭户的 21.38% ,这一趋势预计将继续增长。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人在用药安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种类过多、用药期限过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危害老人健康,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深感忧虑。

目前市场上多为解决单一需求(老人或社区)的孤立方案,缺乏整合性系统设计,鲜有能将老人、子女、社区三者有效连接并提供闭环服务的系统性设计。

因此,开发一套整合智能硬件(药盒)与移动端软件(App)的系统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独居老人的用药安全与健康监测问题,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助力构建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 系统需求分析

在功能需求方面,硬件部分需要实现自动发药和签到功能,解决老人错药、漏药、重复用药及跟进困难的问题;移动端 App 要提供用药计划设置、记录查看、社区服务对接等功能。明确用户需求:老人需要简化的用药流程,子女需要远程监护,社区需要高效服务管理。

技术需求上,系统依赖物联网技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数据同步,移动端需要兼容安卓和 iOS 系统。特别注意到非功能性需求也很重要:界面必须简洁易操作(针对老年人),数据要实时可靠,同时,整个系统要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2 系统设计创新点

该系统设计的核心创新在于成功构建了一个深度融合硬件、家庭与社区资源,打造智慧养老协同服务的新模式。首创性地采用“硬件(智能药品盒子)+ 子女端 App+ 社区端 App ”三方联动架构,通过对老人居家安全的移动端深度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一键呼叫”功能,直连送药、问诊等八类服务,任务状态可视化(如进度标签)及多子女账号协同绑定,显著提升了服务响应的效率和透明度。

设计上充分贯彻适老化原则,硬件采用“零按钮”设计(仅需取药),所有复杂操作功能均分配至子女及社区端 App ,界面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理念(如大图标、高对比度),同时在子女端提供结合实时用药数据的‘定制化健康建议’,从而实现了从基础被动用药提醒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质的飞跃。

3 系统及界面设计

3.1 子女端系统设计

3.1.1. 业务流程设计

子女端以用药数据为枢纽的远程监护中枢,通过智能药盒实时同步老人用药行为,实现漏服预警、药品补充、社区服务一键触达的三级闭环管理,主要分为初始化配置,日常监护以及服务请求三个阶段,如图 1 所示。

在初始化配置阶段,首先进行硬件绑定,通过 APP“药品盒子”功能扫描智能药盒二维码,完成蓝牙/Wi-Fi 配对,随后进行用药计划设置,在“用药提醒”页添加药品(手动输入或扫码识别),设定剂量、频次(如早 / 中 / 晚)、提醒方式(药盒灯光 + 语音),最后在“我的”点击“绑定账号”邀请其他子女加入,共享管理权限。

在日常监护阶段,首先为用药监控,药盒按时自动弹药并语音提醒,老人取药后触发签到,数据实时同步至 APP 中“今日用药监测”卡片,漏服自动标红预警,若连续2 次未取药则触发APP 异常响应,进行推送警告,子女点击“联系社区”发起上门检查请求。其次为药品补充监控,当药盒余量不满三天用药量时,APP 推送补药提醒,子女进入“补充药品”页下单,社区端进行后续配送。

在服务请求阶段,通过首页“社区服务”宫格选择项目(如送药上门),填写需求(药品名、地址),支付后生成订单,在“消息”页查看社区回复与获取骑手实时位置。

图 1 子女端业务流程系统示意图

3.1.2 界面设计

首页模块:采用五分区垂直布局,顶部实时显示“老人在线状态”(通过药品盒子签到数据生成绿色 / 灰色爱心图标);中部嵌入“今日用药监测”卡片,分早、中、晚三时段直观展示用药完成率(如红色标记漏服);底部整合 8 宫格社区服务入口(在线问诊、送药上门等),橙色图标搭配文字标签提升辨识度。

药品核心页:顶部设五大功能入口(扫一扫、用药提醒、用药记录、补充药品、药品盒子),支持药品条形码扫描入库;药品列表按服用时间排序,点击进入三级界面可查看用药详情(剂量、不良反应记录)或设置语音提醒。

“我的”模块:创新性设计“多子女账号绑定”功能,支持同一硬件关联多个子女账号,协同管理老人用药计划;显性化“陪伴时长”统计,强化情感联结。

3.2 社区端系统设计

3.2.1 业务流程设计

在任务接收与分派阶段,系统自动推送子女端请求(如送药订单、体检预约)至“服务”页,按紧急程度及下单时间排序综合排序,管理员在“我的任务”列表点击“分配”,选择工作人员,完成工作分配后状态变更为“配送中”。

在服务执行阶段,工作人员接收 APP 推送,点击“导航”至老人住所→完成服务(如送药)后扫描药盒二维码确认,若老人未响应,点击“标记异常”,触发子女端通知并建议紧急联系人介入。

在闭环反馈阶段,工作人员点击“完成” $$ 系统自动推送服务报告至子女端(含时间、药品清单照片),服务记录同步至社区互助系统,按次累计购物卡积分,最后任务移入“已完成”,支持按老人姓名 / 时间筛选导出,进行数据归档。

图 2 社区端界面展示

3.2.2 界面设计

首页模块:顶部定位社区位置 + 全局搜索栏;中底部设有“我的任务”列表,图标采用线性设计语言;底部“我的任务”列表按时间倒序排列,每条任务标注服务类型采用直观的TAB 导航栏,涵盖(全部/ 配送中/ 已完成/ 已取消)四大板块。

服务页:采用 TAB 导航(全部 / 配送中 / 已完成 / 已取消),任务卡片展示老人姓名、药品清单及紧急程度标签。

消息页:集成子女端沟通接口,消息气泡区分系统通知(灰色)与子女请求(橙色),支持一键生成服务工单。

3.3 界面设计特点

3.3.1 适老化视觉交互设计

严格遵循层级压缩原则,首先严格限定导航深度,一级界面仅保留底部 4标签(首页、药品 / 服务、消息、我的),二级功能入口(如用药提醒)点击后直达流程被精炼为‘填写病历、在线支付、医生接诊、电子处方购药’四步,每一步都仅保留了必要的输入项,例如病历页仅要求勾选症状。病例→在线支付→医生接诊→电子处方购药,每步仅保留必需字段(如病例页仅需勾选症状)。

3.3.2 情感化细节设计

将数据转化为充满温度的关怀语言,基于用药记录生成定制提醒,如“您父亲已按时服用降压药,建议今日监测血压”,将有效缓解子女的焦虑情绪。言;在异常预警中,漏服提示为“妈妈可能忘记吃药了,快提醒她!”而非“用药异常”,降低子女焦虑感。

结语

本设计聚焦城市独居老人用药安全与健康监护的核心痛点实现了用药提醒的精准推送、安全监测的自动化监控以及社区服务的高效响应药盒)与软件端(子女 / 社区双 APP)的协同架构,实现了用药提醒精准化、安全监测自动化及社区服务高效化,有效弥合了子女监护缺位与老人自主管理困难之间的鸿沟。系统以“极简交互”为原则(如药盒零按钮操作、APP 分级功能分配),结合情感化设计(如家庭主题插画、多子女绑定机制),彰显人文关怀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黏性。可落地的技术范本,其“三方联动”机制与数据驱动服务模式,对推动智慧养老从概念走向实践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鞠宜呈 出生年月日:2001 年7 月23 日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青岛市 学历: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