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铁站电气系统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作者

郭孝通

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铁站作为高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高铁站行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高铁站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通过详细介绍各项技术的构建要素和运用方式,展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提升高铁站工程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城市高铁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可靠的供电系统支持,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下,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能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依托实时监测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自动化系统可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从而保障供电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能优化供电设备的配置和运行参数,提高供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供电成本。

1.2 加强对智能调度和运行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对供电设备进行智能调度和运行控制。如安装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列车位置检测器等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实时监测列车的位置、速度和运行状态,做到精确控制和调度列车。智能调度方式的应用下,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在紧急情况下,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启动紧急制动程序,列车及时停车,防止事故的发生。

1.3 优化电网数据处理能力

电网电力系统是高铁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对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提升电网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对列车运行所需负荷进行精确监测和合理分析。基于对故障或异常单元的准确快速定位,电气自动化系统可快速切断故障单元的电力输送,防止故障扩大,减少能源损耗。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下,可对各系统超负荷状态进行预警,促使负荷高峰期电力分配的合理性,保证各系统有效运作。

2 高铁站电气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措施

2.1 人工智能在电力设备运维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电力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是一项关键技术,能够通过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监测、诊断和预测,从而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其中,常用的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主要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来提取特征,并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实现对数据的高级抽象表示。在电力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中,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对电力设备传感器数据进行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提取出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特征。例如,对于电力设备的振动数据,可以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提取出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特征,以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的连接和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数据中的高级抽象表示,从而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智能诊断和预测。例如,通过输入电力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和历史故障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故障类型和发生概率的预测。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和结构,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而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准确监测和智能分析,为运维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决策支持。

2.2 杂散电流防护

杂散电流是高铁站中一种常见的电气现象,主要由轨道系统中的电流泄漏引起。它不仅会对轨道和附近的金属结构造成腐蚀,还可能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杂散电流防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杂散电流,确保高铁站的安全与可靠。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杂散电流防护中的核心应用包括实时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轨道沿线布置传感器,持续监测轨道电流、土壤电位和结构电位等关键参数。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当监测系统检测到杂散电流异常时,自动发出警报,并记录数据以供进一步分析。

2.3 智能诊断与维护

在高铁站机电设备的智能运维实践中,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为智能诊断与维护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例如,地铁云数融合平台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来自不同传感器和监测系统的多维度数据,能够精确提取故障特征,结合专家系统和知识库中的丰富信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与智能诊断。该平台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也能为后续维护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该平台可基于故障诊断结果,制订针对性的维护计划,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便于合理安排维护时间和资源,有效避免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等情况,确保高铁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4 集成行车指挥系统,提升运营调度效率

集成行车指挥系统能够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共享,使得控制中心能够实时获取全面的列车运行状态、信号状态、通信状态以及环境监控信息。这种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为此,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下,应构建集成行车指挥系统,该系统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等子系统进行集成,对高铁站全线列车运营进行集中指挥与控制。在行车集成指挥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各个子系统的连接与信息交换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各系统之间能够协同工作,提高列车的安全,促进列车的高效运行。例如,通过车辆携带的电气设备向控制中心发出 ATP 信号(列车自动防护信号),控制中心能够实时了解各个车辆的行驶状况,包括速度、位置、运行状态等。这对于防止列车超速、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各个子系统的连接与信息交换提供技术支持。基于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网络,各个子系统能够实时交换数据,形成协同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广阔前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应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其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涛.绿色电气设备在站房建筑中应用优势分析[J].石材,2024,(04):102-104.

[2] 韩涛.高铁站房电气系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筑科技,2024,8(01):69-71.

[3] 余霜.高铁电气分拆上市动因及效应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3.

[4] 刘茂.高铁机械设备维护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0):105-107.

[5] 蔺玉璞,孙威,张波.BIM 技术在某高铁站机电系统应用研究[J].现代建筑电2021,12(0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