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过度依赖自动计算策略的形成机制与教学诱因
张蕊
涿鹿县矾山磷矿小学 075600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核心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计算辅助工具的普及,研究者们注意到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小学生过度依赖自动计算策略。这种依赖表现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倾向于不假思索地使用记忆中的计算程序或依赖计算工具,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计算策略的能力。
一、自动计算策略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 自动计算策略的定义
自动计算策略是个体在处理数学计算问题时,不经过深入思考,直接根据长期记忆中的计算规则或程序进行快速计算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依赖于个体长期记忆中存储的计算事实和算法,而较少涉及工作记忆中的临时信息处理和策略选择。自动计算策略可以帮助个体快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提高计算效率。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自动计算策略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个体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策略选择。
2. 理论基础
自动计算策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植根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厚土壤。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自动计算策略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在进行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一种自动化形式。这种策略的实施,依赖于个体在长期记忆中积累的高度熟练和自动化的计算技能。换言之,当个体在面对计算任务时,能够不假思索地、迅速地调用这些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技能,从而实现计算的自动化。
教育心理学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动计算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它关注的是自动计算策略在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这种策略对学生数学能力和认知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家们试图揭示,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自动化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他们也关注自动计算策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这种策略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过度依赖自动计算策略的形成机制
1. 早期教育影响
学生在早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过分地依赖于简单的记忆和机械式的重复练习,而未能深入地理解和积极探索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能会引导他们养成一种过度依赖自动计算策略的不良习惯。这种教育模式往往过分强调解题的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长此以往,这种片面追求短期成效的学习方法,无疑会为学生在后续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中埋下潜在的隐患,影响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 缺乏策略多样性训练
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假如学生们未能接受到充分的、涵盖多种策略的多样性训练,那么他们很可能会仅仅掌握一种或者极少数几种计算方法。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那些较为复杂或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他们最为熟悉、使用起来最为顺手和自动化的那一种策略。换句话说,他们很容易陷入对某种自动计算策略的过度依赖之中,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为有效或更适合当前问题的解决策略。这种单一策略的依赖性,无疑会限制他们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心理因素作用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内心深处对犯错的恐惧、对解题速度的过度追求,或是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从而在选择计算方法时倾向于依赖自动计算策略。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这种自动化的计算方式相对来说更为可靠和稳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的失误。然而,这种认知却导致他们忽视了其他可能更为高效、更加灵活多变的计算方法。这种由心理因素所驱动的选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们对自动计算策略的过度依赖,进而可能限制了他们在数学思维和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改进建议与策略
1.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主动采纳并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包括探究式学习,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来深化理解,还包括项目式学习,即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这样,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再仅仅依赖于自动计算策略,而是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强化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细致讲解,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定义和公式,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背后的逻辑关系和应用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稳固的数学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绘制清晰的概念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或具体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后续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显著增加对数学学习资源的投入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以及前沿的数学工具。通过这样的举措,学生能够有机会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进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减少对自动计算策略的过度依赖,培养更为全面和扎实的数学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小学生过度依赖自动计算策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认知发展阶段的内部原因,也有教学实践的外部影响。理解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和教学诱因,有助于我们设计更平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拉毛草. “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5, 27(02): 179-181.
[2]杨红. 基于数学游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24):156-158. 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