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信息化转型评价及实现路径分析
彭艳涛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长沙 410200
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格局与运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化转型对于企业而言愈发重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动自身的信息化转型进程,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有必要全面剖析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实施策略,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1.企业信息化转型评价体系建立
1.1 指标设计
1.1.1 指标设计原则
进行企业的信息化转型评价时的核心设计原则包括:简约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要重视细化剖析其代表性与综合性,保证可以较为清晰、明确地反映会对转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此为选取指标的关键性标准;可操作性原则,挑选的指标理应具备可以较为便捷、科学地开展量化操作,且能够方便、精准地获取数据,并不会出现歧义;可延续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也并非始终不变的,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类型存在差异或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理应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存在较强的可延续性[1]。
1.1.2 指标体系建立
指标体系中应该包含多个维度,且要对每个维度进行科学细分,使其以更为具体、直观的指标形式加以呈现,如技术投入维度可以对应软件开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等指标;人员培训维度可以涵盖培训效果评估以及技能培训频率等指标;流程优化维度可以包含自动化水平强化、流程标准化程度等指标。
1.2 权重确定
基于评价指标的明确,可以引入模糊评价法实现对不同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在具体应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首要步骤便是创建层次结构,参考以往实践经验建立指标体系,结合各元素的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引入专家建议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如式 ① 、 ② :


其中, ai 代表评价因素,aiϵA(i=1,2,···, m, ), aij 代表 ai 对于 aj 的重要性 (j=1,2,⋯ ,m),其中,aij>0; ji
随后,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确保判断矩阵的合理性,进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为了使权重更为准确与科学,还可以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围绕判断矩阵展开针对性调整,直到最终可以满足一致性要求。权重确定的有效性高低会对后续评价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其反映了不同指标基于信息化转型评价的重要价值,为后期开展的各项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有效措施
2.1 结合转型需求,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转型实践的过程中,应重视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屏障,建立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并能实现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组织结构,包括建立信息项目管理队伍、业务流程改良队伍、数据管理队伍等,对每个队伍的职责权限进行科学的划分与明确,制定高效、可靠的沟通协调制度,保证企业中各部门可以有效地开展信息共享,便于更顺利、有效地执行各项业务流程。同时,应积极地优化与健全决策机制,去除非必要的层级审批,使决策的速度与效率进一步提升,让企业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市场动态及趋势,进而更科学地应对信息化转型期间的多种难题。
信息时代,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企业要关注积极更新管理模式,使用多种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包括数字化管理、精益管理等,其中,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以数据为依托进行决策的驱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为精准与科学;精益管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浪费、改良业务流程,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为高效,还可以引入敏捷管理理念,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动态环境,及时改变业务规划与产品等。此外,企业还应重视持续优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包括数据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以确保企业开展的各项信息化转型及运行行为具备较高的合规性,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显著提升[2]。
2.2 科学技术选型,满足业务需求
实践开展技术选型的过程中,应该细化剖析技术的先进性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具备显著超前性特征的技术,避免过早面临技术淘汰的情况;关注技术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确保信息化系统始终可以维持在较为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下;技术架构还应存在优良的扩展性,便于后期更顺利地开展系统升级及功能拓展等操作;充分考量企业发展现实需求及业务特征等,保证技术可以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更多助力,进而优化业务处理的整体效率及水平,包括在一些存在大量数据处理需求的企业,应该考虑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针对存在较强的沟通需求的企业,可以利用协同办公、云计算等技术,使企业的业务需求得到满足。从安全方面进行分析,应优先考量安全机制相对健全的技术产品,以对企业的数据资产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选型工作具体开展期间,企业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包括产品试用、市场调研等,企业中的专家、骨干人员可以和外部专家建立合作,组建一支专业的选型队伍,全面剖析与对比多种技术方案,实现对量化评估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选择出最具性价比且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方案。
2.3 强化人才培养,个性化设计培训计划
人才的质量及其发挥的实效性会对企业发展与信息化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企业有必要根据各个岗位与层次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个性化培训计划设计,使企业员工整体的信息化素养得以有效提升。实践中,在培训普通职工时,需要开展基础的知识技能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信息化的软件与系统等,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于骨干与技术类员工,可以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包括项目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等,旨在通过这些课程使这一部门人员的技能与知识水平能够显著提升,成为能够助推企业发展与信息化转型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挑选培训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选用线上培训、实践项目以及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在保证内部培养有效性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注重吸收更多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设计一些能够引起人才兴趣的招聘政策,包括丰厚的薪资待遇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以争取到更多高端人才。
结语: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虽然需要面临多种挑战,但依托科学设计转型方案与措施等方式,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实际转型过程中,企业要将战略规划当作指引,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重视并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策略,吸纳更多的高端信息化人才,旨在让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更为顺利,进而更有效地突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白敬华.建筑企业信息化转型对财务报表透明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08):161-164.
[2]范敏.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