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智能控制的卷烟厂电气设备节能策略研究

作者

刘九龙 张磊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动力车间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工业制造企业纷纷加快用能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步伐。卷烟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电气设备覆盖范围广、运行时间长、能耗占比高,亟需通过系统化手段提升能效水平。过去依赖人工管理、固定参数设定的运行模式,往往存在设备空转、功率冗余和能耗浪费等问题。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现实路径。通过引入自动化监控、数据采集与智能响应机制,可实现对电气系统的动态管理与优化控制。本文结合卷烟厂电气系统运行特点,系统梳理其节能潜力与瓶颈,提出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节能策略体系,旨在为卷烟制造企业节能降耗与智能制造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卷烟厂电气设备能耗现状与节能需求分析

卷烟厂电气系统通常涵盖动力设备、工艺空调、照明、自动输送与生产控制等多个模块,整体系统运行以连续性、稳定性为首要目标。然而,在高强度运转过程中,设备负载常年维持高位,即便在非高峰时段仍保持满负荷或近满负荷状态,造成大量无效电能消耗。部分老旧设备未配备变频控制,导致启停过程产生冲击性电流,增加电网负担与设备磨损。同时,不同工段设备运行的时间与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调度系统,形成局部过载与资源闲置的并存局面,降低了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此背景下,节能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随着用能成本持续攀升,电力费用已成为卷烟厂运营支出的重要部分,迫使企业寻求节能技术路径来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行业绿色发展目标日趋严格,国家与地方陆续出台能效评价标准与能耗限额要求,促使企业必须在节能改造方面主动作为。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实现精准调节、实时响应与数据闭环,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跑冒滴漏”式能耗浪费,也能提升运行过程的透明度与可调度性,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当前,构建面向多系统协同、多设备联动的智能控制平台,已成为提升卷烟厂能效水平的战略选择。

二、智能控制技术在卷烟厂中的节能应用模式

智能控制是指在系统中引入传感器、PLC控制器、变频器、智能终端等自动化设备,配合软件平台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预测与策略调度。在卷烟厂中,智能控制主要应用于空压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与电机系统等重点能耗区域。以空压机为例,其传统运行模式多为恒速控制,即便在用气量波动较大时仍维持固定转速,效率低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引入变频调速机制,可根据实时负载需求调整压缩机转速,实现“按需供能”,显著降低能耗。

照明系统方面,传统厂区照明常采用定时控制,不能根据实际光照强度与人员活动情况进行调整,存在光照冗余问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部署环境传感器与人流监测模块,实现按区控制与场景感应,如在人员密度低的区域自动降低照度或关闭照明,在人员进入时自动感应开启,提升节能精度。再如电机类负载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安装电机监测模块、运行状态反馈系统与智能断电装置,实现对运行状态的监控与异常预警,减少无效运行时间,延长设备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各子系统的节能改造不应独立进行,而应在统一平台下实现联动管理。通过建设厂区级能源管理系统(EMS),实现对多个子系统的统一监控与集中优化,使调度行为基于全局数据,而非局部经验。

三、典型节能策略实施中的技术瓶颈与管理障碍

尽管智能控制技术在卷烟厂具备良好的节能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技术与管理障碍。其一是设备兼容性问题。部分老旧电气设备未预留接口或不支持现代智能模块接入,导致实施成本高、改造周期长,增加了技术落地难度。此外,不同设备之间通信协议不一、平台标准不统一,使集成调度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复杂化,难以实现真正的“物联”协同。

其二是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问题。在生产系统高度自动化背景下,控制系统一旦出现误动作或中断,可能引发设备停机、生产中断等连锁风险。部分企业因担心控制系统替代人工判断后的不可预测性,迟迟未能推进智能化升级。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能源管理系统作为生产核心平台,若被攻击或数据泄露,可能影响企业运营与信息安全。

管理障碍方面,主要体现在人员意识与机制配套不足。一些管理层与一线操作人员对智能控制系统认识不深,认为其操作复杂、作用有限,缺乏推广积极性。企业在实施阶段若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与激励机制,也难以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此外,节能效益评估机制尚不完善,项目绩效往往难以量化反馈至相关责任部门,削弱了节能技术推广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推进智能控制节能策略时,必须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同时发力,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打通系统间的通信障碍与平台不兼容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提升人员参与度与制度支撑能力,才能确保节能改造取得实效。

四、卷烟厂电气系统智能节能的优化建议与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卷烟厂电气系统整体能效,应从规划、实施与管理三方面系统优化。在规划阶段,需统筹能源结构与控制架构,选用支持开放协议、便于升级的智能设备,并开展用能诊断与节能潜力评估,明确改造重点,避免资源浪费。实施过程中,应分阶段推进,优先对空压机、制冷机、空调等高耗能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负载调节与状态预测功能。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接入厂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策略自动生成。平台建设应引入AI算法与大数据模型,提升预测能力与调度效率。

管理层面,应建立节能绩效考核机制,将节能成果纳入运营评价体系,通过培训、示范区建设等方式,增强员工对智能系统的认知与参与度,推动“人机协同”运行机制。展望未来,卷烟厂节能将更加依赖系统联动与数据驱动,构建以智慧能源为核心的数字平台,将成为绿色制造的核心路径。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下,应加快推进智能控制体系的部署与落地。

结论

卷烟厂电气设备能耗问题既是经济成本压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通过对电气系统运行现状的分析,提出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节能路径,在系统规划、负载优化与协同管理方面具备广阔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设备兼容性、系统安全性及管理机制滞后等障碍,亟需从技术整合与组织保障双向突破。未来应依托能源管理平台与智能控制手段,推动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节能管理体系,为卷烟制造行业实现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韩雨燕.基于灰色白化权的绿色建筑项目运维安全管理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23.

[2]郝为建,卢全伟,法磊,等.基于C/S架构的散货码头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航务周刊,2025,(03):51-53.

[3]王 玉龙 , 张 强 . 基 于PLC 的 变电 站 照 明系 统 智能 控 制技 术[J]. 灯 与照明,2024,48(04):84-87.

[4]沈刚,胡雨彤,吴永兴,等.数字孪生在卷烟企业的应用场景研究[J].智能制造,2022,(0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