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近五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研究:热点、趋势与展望

作者

王志刚

郑州科技学院

1. 引言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根据《2023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民办高校数量为 789 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 25.67% ,在校生规模994.38 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比例为 26.34% ,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此一来,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对全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管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青年教师扮演重要角色,青年教师的德与才对学生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广大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却面临着职业稳定性低、科研压力大、发展路径模糊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亦影响到民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前景。因此,通过文献查阅梳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历史演变,分析影响当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的内外部因素,对于解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及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2)研究意义

从理论价值角度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将深化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差异,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在实践价值方面,该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民办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满意度;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了解自身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有助于其制定更有效的职业规划,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的统一。

2.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研究热点分析(1)对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的一般研究

教师是一项职业,无论学校性质如何,教师从事这一职业有其内外部的驱动因素。蔡淑兰(2012)认为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呈现出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即古代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为社会期待,近现代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为行业规范,当代教师职业发展核心动力为专业自觉。朱艳(2020)对教师职业发展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内在驱动力是根本动力,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内部因素推动和外部因素推动动力机制。楼艳、韩宇瑄(2020)在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提升辅导员发展需要的层次入手,在现实矛盾的克服中,激励辅导员职业担当,培育辅导员职业文化,涵养辅导员主体意识,以促成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实现。徐淼淼、申珊珊(2022)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内生外控动力机制模式,并提出了完善导师制、创建共享协作文化、建设教师发展平台、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等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方法措施。王张宇泽(2023)通过文献研究提出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充分考虑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探寻青年教师知识需求、激发工作热情、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开展导师制培养等动力机制优化的路径。

(2)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专题研究

①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罗丽、周琪(2021)指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较低,这与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学校提供的物质层面满足感和精神层面满足感较低及社会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感较低关系密切,最后,从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获得感的途径;冯霞(2022)在对职业认同相关文献梳理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办高校初任教师在职业诉求、职业回报及职业素养等三方面存在的困惑,并进一步分析产生困惑的原因,最后从四个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应对策略;熊昌平(2024)分析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的特殊性,指出了社会层级低、身份模糊化、稳定性差、社会保障弱等认同困境,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李冬冬(2024)指出民办高校聘任制度的不健全致使缺乏身份认同,学校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使其晋升缓慢,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老师们无暇思考职业发展,为此从学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解决办法;龙和平、宋亚萍(2025)以陕西省民办高校教师为例,分析了职业兴趣、教育使命感、职业发展空间、工资待遇、教学资源等对教师职业发展态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② 组织支持与激励机制相关研究

邝翠芬(2021)对 G 民办高校薪酬福利、教师发展规划、后勤保障等激励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激励策略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激励保障性不足、激励措施不全面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增加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构建合理薪酬福利体系、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精神激励、加强后勤保证等策略;闵松林(2022)以 C 民办学院为例分析了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培训、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职业发展受阻问题,并指出政府治理机制滞后、青年教师发展政策不完善、治理观念落后等是主要原因,最后从公共治理理论为出发提出了强化民办高校多元化治理、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政策的建议;李青(2023)以双因素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待遇不公平、晋升制度不完善、职业发展机会缺乏、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策略。杨鑫(2024)以广东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会、学校、和自我四个支持体系维度展开实证调查,并对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

③ 职业困境与政策诉求相关研究

范伟、祁占勇(2021)通过案例研究指出民办高校教师生存的外部生态环境存在“有失公允”、民高高校“目中无人”、“领路人”的缺失和民办高校“目标漂移”等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了政府要从“缺位”到“归为”转变,民办高校要从“经济逻辑”向“教育逻辑”转变,教师发展上由“听其自然”向“因势利导”转变,教师自身要从“消极等待”向“主动发展”转变。高玉甜(2023)针对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职业认同困境、角色转换困境、专业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培训和角色成长机制、开拓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空间等对策;李刚(2023)在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面临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压力大、教师发展机构和机制缺乏、外部环境有失公平、对职业发展缺乏认识和长远规划等困境,为此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栗振灿、奚秀芳(2024)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女性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双育”角色冲突、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减少、职业竞争能力下降等问题,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分析其压力来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张少英(2024)对民办高校教师离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教师离职行为与内心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降低离职率的建议。万方晨(2025)以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办高校青年女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弱势群体地位、工作幸福感低、职业发展茫然等三重困境,并从政府、高校、个人三个维度提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幸福指数、合理规划职业路径等解决办法。

3. 研究现状述评

(1)相关研究呈逐年增多趋势,但总体数量偏少

对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研究向来已久,研究内容跨域古今中外。然而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动力这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始于21 世纪初期,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阶段,这一阶段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对高等教育普及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规模的扩张,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大,其自身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特别是近五年来,相关研究日趋增多,研究主体多为民办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群体,但相关研究总体数量仍旧偏少。

(2)研究内容集中于职业认同、激励机制、职业困境三大领域

通过近五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学者们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相关研究集中于职业认同、激励机制、职业困境等领域。学者们认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多数民办高校激励机制不健全、民办高校教师自身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这些方面也是制约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些研究呈现出的问题是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真实写照。

(3)以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鲜有涉及

从研究方法角度讲,近五年的相关研究绝大多数以质性研究为主,把影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多采用访谈或案例的方法分析相关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治理策略。然而,绝大多数文献未对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做定量分析,少数学位论文除外。

4. 现有研究不足与展望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现有研究多停留在问题表层,研究的理论深度明显不足。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类企业”性质是决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只有从体制机制上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其次,现有研究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纵向追踪研究稀缺。最后,政策研究较为薄弱。《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实施以来,国家政策对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对民办高校教师群体职业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偏少。未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的持续推进,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势必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相信更多的研究会逐渐深入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龙 和 平, 宋 亚 萍. 民 办 高校 教 师 职 业 发展 动 力 研 究 [J]. 知 识 窗( 教 师版),2025,(02):31-33.

[2] 万方晨. 民办高校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 就业与保 障,2025,(01):97-99.

[3]熊昌萍.民办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J].文教资料,2024,(14):188-191.

[4]张少英.S 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24.

[5] 李 刚 . 民 办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职 业 发 展 困 境 与 对 策 研 究 [J]. 市 场 周刊,2023,36(12):174-178.

[6]高玉甜.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23,(11):51-52.

[7] 冯霞 . 我国 民办 高校 初任 教师 职业 认同 与专 业发 展略 论[J]. 科教 导刊,2022,(22):71-73.

[8]范伟,祁占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现实困顿与政策支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9):6-14.

项目基金: 2024 年校级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SFZZXKT20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