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赵文珺 杨永昌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引言
在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工程机械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装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然而,工程机械长期处于复杂多变的工况中,面临着部件磨损、故障频发等问题,传统维修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维修需求。石油化工行业因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其装备维修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高适应性和高效性的技术体系。将这些成熟的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引入工程机械领域,为解决工程机械维修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旨在探讨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核心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以期为提升工程机械维修水平提供参考。
一、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核心技术
(一)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技术是石油化工装备表面修复与强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通过特定热源将金属、陶瓷、合金等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借助高速气流将其雾化成微小颗粒,并喷射到待修复部件的表面,最终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涂层。此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在不改变基体材料原有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部件尺寸的恢复和表面性能的提升。所形成的涂层可根据实际需求,具备耐磨、耐蚀、耐高温等多种特性,适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中各类易受损设备部件的维修与保护。
(二)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石油化工装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它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振动、温度、压力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来识别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信号采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三个环节 [1]。信号采集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设备运行的原始数据;特征提取则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能够反映设备状态的关键信息;模式识别则依据这些关键信息,结合预设的故障模型,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判断。该技术打破了传统事后维修的局限,实现了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准诊断。
(三)状态监测技术
状态监测技术以实时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构建传感器网络,对石油化工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测。监测内容涵盖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多个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处理和诊断,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其核心目的是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该技术强调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为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二、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一)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的许多关键部件,如发动机曲轴、液压油缸活塞杆、铲斗、履带板等,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因摩擦、冲击等因素产生磨损、拉伤等问题。热喷涂技术在这些部件的维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发动机曲轴和液压油缸活塞杆,采用热喷涂技术形成的耐磨涂层,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摩擦系数,提高表面硬度,有效减少磨损和拉伤现象,恢复部件的正常工作性能。而对于铲斗、履带板等承受剧烈冲击磨损的部件,选择高硬度合金材料进行热喷涂,可大幅增强其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在应用过程中,需根据不同部件的材质和工况,合理选择喷涂材料和优化喷涂参数,以确保涂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
(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结构复杂,不同部件的故障表现和影响各不相同。将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需结合其结构特点构建分层监测体系。针对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动力部件,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振动和温度变化,以此判断部件是否存在机械磨损、燃烧异常等故障。对于液压系统,重点监测压力波动和流量变化,及时识别液压泵、液压阀等元件的早期磨损和泄漏问题。对于结构件,则通过应力应变监测,评估其疲劳损伤状态,预防结构断裂等严重故障的发生。通过多维度数据的融合分析,建立适合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模型,实现从单一参数监测到系统状态评估的转变。
(三)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常处于野外、移动等复杂作业环境,给状态监测带来了一定挑战。状态监测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需要突破这些环境限制,构建适应性强的监测系统。采用无线传感网络可以解决野外作业的布线难题,确保数据采集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利用低功耗设计能够延长监测设备的续航时间,适应工程机械长时间作业的需求;结合抗干扰算法则可提高数据采集的稳定性,避免复杂环境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同时,针对工程机械间歇式作业的特点,建立动态基准数据库,能够有效区分正常的工况波动和异常的状态变化,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机械的维修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维修向需求维修转变,提高了维修的针对性和效率,优化了维修资源配置[3]。
三、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
(一)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维修理念的革新,从传统的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预防,通过提前发现和处理故障隐患,降低了设备失效的风险。热喷涂技术减少了部件的更换频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的结合提高了维修决策的科学性,共同构成了高效的设备保障体系。在经济层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延长了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表面修复技术相比更换新部件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预防性维护减少了突发故障造成的生产中断,从而有效控制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二)发展趋势
未来,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化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将进一步提升,通过构建设备虚拟映射模型,可实现维修方案的仿真优化,提高维修的精准性和效率。二是绿色化转型,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将推动环保型喷涂材料与工艺的开发,减少维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同时促进废旧部件的再制造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模块化集成,将分散的监测、诊断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化系统,提高技术应用的便捷性和通用性,使其更适应不同类型工程机械的维修需求。
结论
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是跨行业技术融合的有益尝试。热喷涂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解决了工程机械维修中的诸多难题,推动了维修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应用场景的针对性研究,持续优化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使石油化工装备维修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为工程机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光辉 , 鞠兆刚 , 杨天郁 , 等 . 石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要点分析 [J]. 石化技术 ,2025,32(02):352-354.
[2] 王建民 .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备运行状态异常主动报警研究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44(22):113-115.
[3] 洪少东 . 石油化工设备维修常见技术问题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44(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