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煤矿水防治探索与实践
郭利鹏 杜现持 张旭
山东省天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3100
1. 引言
煤矿水防治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煤矿水防治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煤矿水防治现状分析是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同时,明确煤矿水防治的策略和方向,对于提升防治效果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煤矿水防治的现状分析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煤矿水防治的现状分析表明,尽管在技术、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技术方面,目前的防治技术仍无法完全适应煤矿水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例如,预测预警技术的发展、防治工程技术的改进等。管理层面,煤矿水害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完善,煤矿水害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也亟待加强。政策法规方面,虽然法律法规在逐渐完善,但在执行力度和监管效果上仍有待加强。
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煤矿水防治策略
3.1 防治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3.1.1 预测预警技术的发展
煤矿水害预测预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有了明显发展与革新,对保障矿区安全生产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遥感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预测预警系统在准确度以及实时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首先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矿区水文地质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可能存在的水害风险。二是将遥感技术运用到矿区水文情况的地面监测中,特别是难以到达区域。另外,云计算数据处理平台大大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与效率,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并迅速发现异常,从而为防治煤矿水害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用于水害风险识别与预测,并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学习与分析来持续优化预测模型精度。综合运用上述技术,在提升煤矿水害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煤矿企业获得更加高效与环保的生产方式,为煤矿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3.1.2 防治工程技术的改进
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也是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之下,进行了显着提升与优化。这些改善重点是提高防治工程安全,高效和环保。现代煤矿水防治工程比较重视环保材料与工艺的应用,例如利用生态渗水材料、建设人工湿地等等,这些材料与工艺不仅有效地治理了矿区水害问题,而且还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冲击。隔水屏障及防渗墙施工技术显著提高,采用高精度地质勘探及计算机模拟可以更准确确定防治工程最佳部位及参数,显着提高工程成功率及稳定性。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对项目周围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防治措施进行实时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矿区复杂多样水文地质环境要求。除此之外,废水再利用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方法,可以将矿区排放的废水净化,然后用于灌溉、补给地下水或其他工业用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3.2 管理模式的创新
3.2.1 煤矿水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煤矿水害风险评估体系就成了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系统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水害风险进行评价,为有效防治煤矿水害奠定坚实基础。该系统首先利用多元信息综合分析方法对地质勘探,历史水害案例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集成与分析并建立了评估模型。随后,我们采用了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和 RS(遥感技术)这样的现代技术工具,以增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另外在风险评估体系中引入动态评估机制可以根据采区实际采情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级与预警等级调整,从而达到煤矿水害风险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的目的。通过科学评估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对潜在水害风险进行事前识别与预测,又可以为煤矿水害防治策略选择与执行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高煤矿水害治理主动性与有效性。
3.2.2 煤矿水害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煤矿水害防治综合治理策略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煤矿水害管理模式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该战略既注重煤矿水害即时预防与治理,又注重以综合手段达到长期控制与治理。一是综合治理策略突出以防为主,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科学规划和矿井水害预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降低了水害产生的概率。二是这一战略主张多技术多手段齐头并进,既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又要结合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构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防治网络。三是综合治理策略也突出水害防治工作的持续性与动态性,以建立与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与应急响应机制来实现煤矿水害风险实时监测与快速应对。
3.3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3.3.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煤矿水害防治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成为确保矿业安全、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合法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此,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视和更新,补充新兴技术和管理理念,如引入先进的水害预警技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新需求。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是确保法律效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同时通过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以及建立健全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惩处。此外,增强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也十分重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矿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3.3.2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对煤矿水害防治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推动技术创新,提升防治水平和煤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采取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扶持煤矿企业引进先进水害防治技术与装备。如对使用环保材料,落实节水减排措施,引进智能化水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煤矿项目可由政府提供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或者资金补贴等奖励。增加煤矿水害防治研究项目经费支持是促进技术创新、增强防治效果的重点。政府可建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与煤矿水害防治有关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活动,尤其是对社会环境效益显着。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煤矿水害防治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也是促进煤矿水害防治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可采取设立奖学金,举办专业培训,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培养出一批水害防治高层次专家及技术骨干。
4. 面向未来的煤矿水防治展望
4.1 科技创新在煤矿水防治中的应用前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应用于煤矿水防治工作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在煤矿水防治领域会得到更多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防治智能化和精准化。比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煤矿水文地质监测网络可以对矿区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实时准确采集,从而为水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同时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辅助下,能够深入挖掘并智能分析所采集的大量数据,精准地预测出水害的发生时间,地点与强度等信息,大大提高了预警的精度与及时性。另外,利用云计算技术使煤矿水防治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增强,资源共享效率高,有利于促进防治决策科学有效。今后随着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开发与运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煤矿水防治理中的探究,会进一步提升煤矿水防治理的安全性,高效性与环保性。科技创新既可为煤矿水防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会促进煤矿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4.2 煤矿水防治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煤矿水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是煤矿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方向。今后煤矿水防治应以解决水害为重点,同时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这就需要煤矿水防治策略制定与实施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并采取生态友好型技术与手段来降低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通过闭水循环系统的应用及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水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污染的排放,从而保护与改善矿区的水环境。与此同时,结合矿区的生态恢复项目,例如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和生态植被的重建,可以进一步增强矿区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加大煤矿水防治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投入及技术创新力度,开发煤矿水防治新技术,新材料等高达环保水平,是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上述举措,能够有效地实现煤矿水防治工作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助力煤矿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4.3 提出未来煤矿水防治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
面向未来,煤矿水防治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应更加注重综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首先,研究方向要聚焦于煤矿水防治的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防控,包括水害风险评估、预警预测、防治技术、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水害防治体系。特别是加强对煤矿水害形成机制、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材料和方法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煤矿水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其次,发展策略要强调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动煤矿水防治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应用普及。同时,要倡导绿色矿山理念,将煤矿水防治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发展和共赢。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水害防治理念和技术,提升我国煤矿水害防治的国际竞争力。
结束语
展望未来,煤矿水防治工作将继续面临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以及政策法规支持等多方面挑战。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完善煤矿水害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煤矿水害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我们有望在保障矿工安全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同时,煤矿水防治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的研究将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林伟.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风光耦合制氢项目选址决策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2.
[2] 赵欣.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煤炭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D].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3] 谈璐璐.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煤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4] 梅红丽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煤炭经济发展对策 [J]. 河北企业 , 2019, (10):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