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术在新闻生产中记者的应用探索
胡潇潇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引言:AI 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专业技术融合后的新兴产物,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其在新闻生产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将新闻媒体与其他媒体平台相连接,快速获取具有报道价值且能够引发受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内容。同时在内容创作上,AI 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语义分析能力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从海量的文本素材和视频素材中快速筛选出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内容,并根据预设的模板和新闻风格生成相应的新闻报道,从而大幅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与质量。
一、记者在新闻生产中应用 AI 技术的必要性
(一)适应信息传播格局变革的必然选择
智媒时代的快速到来使新闻生产进入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阶段,无论是新闻素材获取还是内容创作都能在 AI 技术的助力下高效进行,新闻记者可借此开展转型升级工作,拓宽自身职业发展空间。以新闻素材采集为例,智能传感器的出现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对城市的环境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包括早晚高峰城市主干道的车流量和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为新闻记者撰写相关领域的新闻报道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同时,AI 技术还能凭借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从各个主流媒体平台当中获取热点资讯和受众高度关心的社会问题,并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使新闻记者足不出户便能获取到丰富的新闻内容。
(二)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的关键路径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主要依赖记者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记者需要从海量的新闻素材中筛选出与新闻主题高度契合且能够引发受众共鸣的新闻线索,并运用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的新闻表达技巧撰写相应的稿件,这种生产模式对记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反观 AI 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传统依赖人工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依靠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其中智能写作助手的应用能够快速生成结构化的新闻稿件,其凭借强大的语言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快速理清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同时借助可视化工具将新闻素材中繁琐复杂的新闻数据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
二、记者在新闻生产中应用 AI 技术的具体路径
(一)基于 AI 的数据挖掘与线索追踪
信息化时代下,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任何人都可参与到新闻生产和内容讨论当中,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中的信息量快速激增,受众每时每刻都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对此,记者可利用 AI 技术构建智能化数据监测体系。通过对不同媒体平台热点内容的实时抓取和对受众关注的信息领域的分析,明确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和受众信息偏好。以百度指数为例,该数据监测平台能够提供近半个月时间内不同新闻领域的搜索指数和报道数量,新闻记者只需输入关键词便能获取直观的数据图标,从而掌握受众的关注点。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对比词和相关词搜索功能。新闻记者可看到与该新闻内容相关内容的搜索情况,进一步丰富新闻报道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的观点。此外,AI 技术还具备强大的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力,能够从政府公开平台和专业的数据网站以及主流媒体平台中快速获取时事热点,通过对这些事件共通点的分析,新闻记者能够明确受众主要关注哪些领域的新闻内容以及喜爱哪些类型的新闻报道,并以此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为新闻内容生产创作提供精准支持。
(二)AI 辅助的新闻内容创作流程优化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功能也愈发多样,新闻记者不仅能借助AI 技术快速获取受众感兴趣和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还能重塑新闻内容创作流程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与质量。在选题策划阶段,新闻记者可借助 AI技术生成内容大纲,在深度学习网络的支持下,AI 技术通过对大量优秀新闻报道案例的分析能够整合不同优质报道的优秀之处,并将其整合生成富有创意和内容深度的新闻大纲。在内容创作阶段智能写作工具和 AIGC 技术的应用则能帮助新闻记者快速完成新闻报道的创作,并针对不同媒体平台对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调整,在智能写作工具的应用上,AI 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的助力下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快速分析,明确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潜藏影响,以及蕴含的情感元素。在内容创作中智能写作工具会按照严格的新闻稿件标准使用规范的语法逻辑进行内容编辑,新闻作者可在此过程中持续提出自己的需求,包括报道风格和主要面向的受众群体,智能写作工具会据此进行针对性调整以生成高质量并贴合受众信息偏好的新闻稿件。而在 AIGC 技术的应用上,新闻记者能够快速制作高度逼真的新闻短视频,以可灵 AI 为例,该软件支持图生视频和文生视频以及多模态编辑等多项功能,新闻记者只需输入文本性描述和具体的新闻图片系统便会根据记者的要求进行内容创作。
(三)依托 AI 实现精准化新闻分发
在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受众的注意力成为衡量新闻报道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谁能快速吸引受众分散的注意力并使受众能够长期关注,谁就能在新闻行业中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对此,记者在应用 AI 技术进行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通过对不同媒体平台受众行为数据的分析,掌握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审美偏好,通过生产差异化的精品新闻内容满足受众的多元信息需要,不断提升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现阶段多数新媒体平台已经完成智能化转型,诸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 AI 技术的助力下能够实现新闻内容的精准化传播,在独特的算法推荐技术支持下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通过受众浏览历史和社交关系等多个维度明确受众的信息偏好,并为其推动相应的新闻报道。但新闻记者在应用 AI 技术进行新闻分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AI 算法带来的偏见和信息茧房问题,其中算法偏见主要源于在 AI 模型的训练中所选择的信息样本本身存在偏见,导致 AI 在推荐信息的过程中会为受众提供大批量该领域的信息内容,不同受众在观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信息茧房则是由于 AI 为提高新闻分发的精准度会为受众持续提供其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导致受众新闻视野变窄。针对该问题新闻记者需要在应用 AI 技术的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在建立 AI 模型的过程中选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样本,且在内容推送的过程中保证新闻内容的多样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在新闻行业中的深入应用,全方位改变了内容生产模式与传播策略,新闻记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以此更好地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在 AI技术的助力下,新闻记者不仅能快速完成新闻素材的采集与新闻内容的创作,还能通过对不同媒体平台受众行为数据的分析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实现新闻报道的精准化传播,为受众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彰显新闻媒体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袁正伟.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J].记者观察,2025,(11): 80-82.
[2]邢树科.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编辑记者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25,(0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