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 《我怀着满腔热情》作品分析及演唱特征
李蕊彤 李悦雯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咏叹调 《我怀着满腔热情》 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对其进行作品分析和演唱特征分析, 总结出该歌曲在剧情背景、 曲式结构、 伴奏以及歌词、情感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从而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演绎该歌曲。
本研究在参考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对该歌曲的分析, 认为 《我怀着满腔热情》在作品和演唱特征上有以下特点: 在作品方面, 该歌曲是其 创作者格鲁克在改革时期的作品, 它的风格特点趋向于质朴、 典雅和庄重, 在曲式结构上常通过对不同段落之间巧妙的衔接以及力度变化, 来展现复杂的 情感, 使听众意犹未尽, 而伴奏则是较为简单, 大多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的形式, 且速度记号方面都比较贴合帕里德的心情;在演唱特征方面, 需要演唱者 正确把握语调、 力度、 速度等方面, 才能正确地表达出该歌曲的情感, 这就需要演唱者正确地掌握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 例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将声 音放在高位置上,再配合稳定并具有流动性的气息,使身体的发声腔体产生共鸣等。
关键词: 歌剧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创作特点;演唱特征
—、 前言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文化古国,两国的灿烂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前,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 世界上各种思想和文化 碰撞交融。 如何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成为了当代艺术 家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围绕格鲁克的歌剧咏叹调 《我怀着满腔热情》 展开, 提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 融合传统优秀文化与外来文 化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课题《我怀着满腔热情》作为格鲁克的重要代表作, 受到广大声乐学习者喜爱, 但对其演唱特征的研究较少,对该曲进行作品 分析和演唱特征总结, 有助于发掘其内在含义, 帮助演唱者理解意大利歌 剧咏叹调、提高声乐水平和音乐修养。 学术界对格鲁克歌剧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整体介绍、 评价、 改革及音乐风格探索; 关于意大利歌剧咏叹调风格 特征, 有研究指出格鲁克改革歌剧咏叹调服从歌剧整体剧情需求, 旋律简 洁流畅等。对于 《我怀着满腔热情》,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 包括创作背 景、曲式结构 (A B A' 带再现单二部,调性和节拍等 )、音乐术语、装 饰音以及演唱技巧 (如发音、 节奏处理、气息运用等),但音乐特征研究较 少, 针对性研究有待提升。 笔者计划结合现有国内外相关资料,从新角度 分析该咏叹调, 除前言和结论外, 分三章论述: 第一章概述其风格特征、 作者及剧情背景; 第二章进行音乐分析, 包括曲式结构特点和伴奏简析; 第三章分析演唱特征, 包括歌词分析、情感把握和演唱技巧特征。 意大利 歌剧咏叹调 《我怀着满腔热情》概述
二、歌剧咏叹调的起源及风格特征
(一 )、歌剧咏叹调的起源
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也是欧洲歌剧和美声唱法在欧洲的 发源地。在音乐史上, 意大利占有重要地位。 意大利作曲家、 演奏家、 钢 琴家以及歌唱家等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 而歌剧咏叹调就是其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咏叹调是出现在歌剧中的一种以优美旋律表 现出演唱者感情的抒情独唱曲,并配有伴奏,通常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 歌剧咏叹调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 广为流传。 在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以其独特的艺术 风格吸引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听众,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 )歌剧咏叹调风格特征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音乐当然会伴随着浓厚的 人文气息, 具有许多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风格特征。在意大利歌剧咏叹调 形成的早期, 歌曲的长度很短, 但能够完整地表达作曲家的内心思想, 是 作曲家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首先, 意大利歌剧的内容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实 现了与宗教的分离, 这体现了对人们生活的热爱。 因此, 歌剧的大部分内
容都趋向于生活化和理想化。 其次,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具有非常浓厚的抒 情性。因为其歌曲篇幅较大, 形式完整,在演唱上也富于歌唱性和连贯性。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个性得到了极大地解放,感情也就成为了音乐 抒发的主题。最后,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主要风格特征是要有独特的旋律, 旋律是歌曲中最重要的元素。 意大利作曲家们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使 他们在音乐中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若只有有和谐统一的曲 调而缺乏生动形象或节奏不协调的旋律也不能打动人, 就不会产生动人的 音响, 所以旋律可以让人们直接感受到音乐蕴含的情绪, 最深刻的体会音 乐作品中的丰富含意。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很好地利用了旋律这个因素, 它 在音乐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曲调柔美、 感情真挚、 自然细腻, 注重整体的 节奏和节奏,大部分音符之间是上下行的关系进行着, 节奏变化自由灵活, 起伏和波动都不大, 极少情况下会出现大幅度的跳动。格鲁克改革歌剧的 曲调更是以简单明快、 柔美优雅、 婉转悠长而享誉世界,深受世界各国听 众与歌唱者的欣赏与喜爱。
三、《我怀着满腔热情》的作者简介及其生平创作
《我怀着满腔热血 》的作者是克里斯托弗 · 维力巴尔德 · 格鲁克 (c.Gluck , 1714-1787), 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歌剧改革家,他的 歌剧作品的特点融合了意大利、 法国和德国奥地利音乐风格, 以简洁、 典 雅、 庄重而闻名于世。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 既有保守派也有 寻求突破的创作者, 而格鲁克则从上而下地继承了巴罗克, 开辟了古典音 乐的全盛时期。 他在歌剧创作上的独特性对欧洲歌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响。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真实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 政治腐败和王 室特权的反对与不满, 也体现了他的民主友爱精神, 更彰显了他的时代启 蒙思想。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 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
格鲁克,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自学, 在父亲的熏陶下, 他对音乐产生浓厚
学, 但未能完成学业, 而此时在布拉格上演的大量的意大利歌剧使他为之 着迷, 后来, 他向马尔蒂尼学习作曲, 意大利歌剧燃起了他创作歌剧的热
时间里, 格鲁克完成了十余部歌剧, 并得以会见亨德尔, 亨德尔作品的宏 伟风格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格鲁克对古典和浪漫风格都有浓厚 的兴趣, 尤其喜爱歌剧这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体裁。 他深刻认识到, 歌剧 不应该以僵硬的形式表演, 不应过度表现声乐技巧。 1754 年, 格鲁克曾在 维也纳担任宫廷指挥, 在那里,他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创作手段并受 到启发, 在此基础上, 他对传统的曲式结构进行大胆创新, 从此, 格鲁克
鲁克与扎比基合作写了体现改革理想的歌剧《奥菲欧》《阿尔切斯特》《帕 里德和埃莱娜》。 1774 年, 格鲁克为了更好的改革歌剧, 将 《奥菲欧》带 到巴黎演出, 1776 年又在巴黎上演了 《阿尔切斯特》, 这进一步扩大了新 时期歌剧改革的影响。 而后, 格鲁克在坚持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创作并表演 了《阿尔米德》。格鲁克改革的最后一年也是姬妮歌剧的结束。
格鲁克的三部改革歌剧分别为: 《奥菲欧》《阿尔切斯特》和 《帕里德 和埃莱娜》。他这三部改革歌剧的音乐所体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将意大利的优 雅、德国的严肃和法国的宏伟结合在了一起, 体现了一种综合的风格, 这 也为他之后的歌剧改革之路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四、《我怀着满腔热情》 的剧情背景
《我怀着满腔热情》出自歌剧 《帕里德和埃莱娜》第一幕,这部歌剧是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重要创作, 创作题材是古希腊、 罗马神话。该歌剧的创 作与传统意大利音乐和戏剧相比, 没有意大利歌剧那种华而不实和追求炫 技的风格, 而是将戏剧与音乐融合起来, 音乐趋于质朴、 典雅和庄重。 在 《帕里德和埃莱娜》 中,格鲁克根据剧情, 精辟地用简洁纯净的音乐语言生 动鲜明地诠释了帕里斯、 海伦和小爱神丘比特这三个主角的性格, 将剧中 的三个人物都完美刻画。
在 《帕里德和埃莱娜》 的剧情里, 故事一开始时, 海伦还没有嫁给斯 巴达王墨涅拉俄斯,还只是他的未婚妻。 男主角帕里斯来访时对她一见钟 情, 然后公开对海伦发起追求攻势, 《我怀着满腔热情》便是此时帕里斯为 了表达对海伦的爱所演唱的咏叹调。 虽然他对婚姻的热爱无法抗拒帕里斯 爱情的攻势。 海伦与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有婚约, 她既不忍心放弃对帕里 斯的爱, 但也不明确接受。 这使海伦犹豫挣扎, 也折磨着她和帕里斯。 于 是爱神为了让海伦说出她的心里话, 告诉海伦, 帕里斯已经登艘船离。 海 伦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难过, 认为帕里斯虚情假意的人。 就在这时, 帕里 斯突然出现, 夏洛克 · 丘比特同时宣布了自己是爱神。 就在此时, 海伦认为 自己真的爱上了帕里斯。在两人就要两情相悦之时,黑云顷动,雷电交加, 愤怒的雅典娜突然出现了并严厉地警告海伦和帕里斯: 未来两人将不断遭 受灾难, 但他们仍然不为所动, 矢志不移地永远相爱。
五、《我怀着满腔热情》 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分析
(一 )、《我怀着满腔热情》 的曲式结构
《我怀着满腔热情》是一首曲式结构为 A B A' 的带再现单三部的 咏叹调, 全曲由 d 小调转为 F 大调再转为 d 小调, 节拍为四四拍 ,共 44 小 节, 第 1 小节为前奏, 第 2-14 小节属于乐段 A, 调性是 d 小调, 第 15-31 小节属于乐段 B, 调性转到 F 大调, 第 32-44小节属于乐段 A' , 其调性回 到 d小调。
该曲主旋律有较多的级进旋律音程, 全曲通过对不同段落之间巧妙的 衔接以及力度变化, 来展示作品中复杂的情感, 对比的手法在 B 段有所体 现, 出现了许多音程之间的跳进, 使旋律线条有较大的起伏, 整首曲子感 情色彩层次更丰富。 整首歌曲的最精彩部分是 B 段中间的连续递进的高音 区, 此部分将整首歌的旋律推向高潮。
(二 )、《我怀着满腔热情》 的伴奏简析
完美演绎一首歌剧咏叹调, 除了对歌剧角色的理解以及声音、 情感的 要求,演唱与伴奏的协调也很重要。 对伴奏织体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谱例对 演唱的要求, 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伴奏协调, 一首优 秀的歌剧咏叹调需要有伴奏音乐渲染, 它也像歌曲的独唱部分一样。 钢琴 伴奏音乐部分不仅有普通的歌曲伴奏的功能, 在听众能对歌曲产生情感共 鸣上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 在伴奏的帮助下演唱者就能更完美地展 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从 《我怀着满腔热情》从钢琴伴奏的角度来看, 笔 者发现, 该曲的伴奏较为简单, 大多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的形式, 主要是由 连续的十六音符形成的节奏, 结构规整统一, 清晰明了,节奏类型比较简 单, 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真情实感。 全曲的钢琴伴奏基本用这样 的感情基调, 这使得旋律部分有更多变化的空间,让演唱者能够更加自由
的演唱。另外, 从旋律和速度记号方面可以发现, 演奏该曲伴奏时的力度、 速度和句意都非常贴合帕里德的心情。
(三 )、《我怀着满腔热情》演唱分析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 的音乐风格有着深厚的抒情性, 气息要快速地流动起来才能很好地驾驭该歌曲。 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演唱难 度体现在, 既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 又要根据不同声乐作品 的实际情况作出与之相应的调整。
演唱 《我怀着满腔热情》时一定要掌握节奏规律,其中最重要就是强 弱对比。 当演唱者不注意强弱拍的力度差异时, 就不能正确地表现乐曲的 演唱风格。例如,第 2-7小节和第 32-37 小节演唱者需要根据拍子强弱快速 流动气息,并做到气息的平稳性、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同要保持每一句发音 状态的统一。 另外, 相对平静的思想情绪状态也尤为重要, 以便和中段演 唱部分产生对比。演唱者应该在演唱过程中重视强弱的控制, 根据强弱拍 和伴奏和声的走向来控制气息的流动进行演唱, 并且做到大线条的起伏渐
准确, 这一句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扎稳气息, 用 饱满的情绪和舒缓的声音唱好此句的最高音,表达出男主角对艾莱娜的炙
口的控制, 无法在有连线的地方换气, 要换气的时候又保持, 对歌曲处理 不严谨。 全曲大量出现不同时值的休止符, 演唱者对每一次换气和每一个 休止符都应保持住情感和歌唱状态, 做到声断气不断。
演唱 《我怀着满腔热情》 时, 不管音高怎么变化, 节奏和语言怎样复 杂, 我们要将角色的情绪融人整个演唱的同时, 把歌唱腔体积极打开 "像 想说话一样" 把声音唱出去, 并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将声音放在高位置 上,再配合稳定并具有流动性的气息, 使身体的发声腔体产生共鸣, 这样 才能唱好每一个音高变化, 才能唱出高质量的声音。 演唱者在学习和训练 中要特别重视呼吸技巧以及对音高、力度和节奏等方面的控制, 将声音、 语言和节奏三者完美融合, 再加上与伴奏的配合,并做到在演唱时保持整 首作品的连贯性和歌唱位置的统一,才会让听者感到咬字准确和气息稳定, 完美地达到演绎歌曲所需要情感的目的和歌曲的演绎效果。
六、 结论
歌剧咏叹调 《我怀着满腔热血》具有较好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 深 入学习该歌曲, 能帮助演唱者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歌曲传达的思想内 涵, 并且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把握该歌曲的演唱技巧, 从而让演唱者能更进 一步地演绎该歌剧咏叹调。
通过上文对 《我怀着满腔热血》的分析, 总结出了该歌曲有以下特点: 在作品方面, 该歌曲是其创作者格鲁克在改革时期的作品, 它的风格特点 趋向于质朴、 典雅和庄重, 在曲式结构上常通过对不同段落之间巧妙的衔 接以及力度变化, 来展现复杂的情感,使听众意犹未尽, 而伴奏则是较为 简单, 大多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的形式, 且速度记号方面都比较贴合帕里德 的心情; 在演唱特征方面, 需要演唱者正确把握语调、力度、 速度等方面, 才能正确地表达出该歌曲的情感, 这就需要演唱者正确地掌握发声方法和 歌唱技巧, 例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将声音放在高位置上, 再配合稳定 并具有流动性的气息, 使身体的发声腔体产生共鸣等。
同时, 通过上文的分析, 能让演唱者对该作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帮助演唱者准确而完美地了解作品的内涵与风格, 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 让演唱者更好地感受到以生命力形式出现的、充满着丰富情态的音乐艺术, 也能帮助演唱者们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音乐修养。
作者简介:李蕊彤 ( 1999.06-),女, 汉族, 山西,学生, 硕士研究生,
云南艺术学院, 声乐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