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机制与精准调控策略研究

作者

张成海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政府 内蒙古兴安盟 137600

引言

反刍动物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场供应优质畜产品,推动农业生态循环。但规模化养殖下,酮病、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病频发,严重损害动物健康、降低养殖效益,还会影响生产与繁殖,甚至导致动物死亡。深入探究发病机制并制定精准调控策略,对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相关研究虽有成果,但在机制解析与策略应用上仍需深化。

一、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机制

(一)能量代谢失衡

反刍动物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易引发营养代谢病。以高产奶牛泌乳初期为例,产奶致能量需求剧增,但采食量提升滞后,造成能量负平衡。机体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肝脏氧化不充分生成大量酮体,超出代谢能力时,血液酮体浓度升高引发酮病,出现食欲减退、产奶下降等症状。此外,不合理饲料搭配,如精粗比例失调、粗饲料品质差,也会破坏能量代谢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二)蛋白质代谢紊乱

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当或氨基酸失衡会引发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蛋白质摄入过量时,瘤胃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可能导致氨中毒,且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增加能量消耗,还可能损害肾脏。而蛋白质或氨基酸缺乏,会影响反刍动物生长发育、产奶和免疫功能,导致幼龄动物生长迟缓、成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动物更易染病,间接诱发代谢病。

(三)矿物质与维生素代谢异常

矿物质和维生素代谢异常是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重要诱因。钙、磷比例失调或维生素 D 缺乏,会使奶牛分娩前后血钙骤降,引发低血钙症,出现精神沉郁、卧地不起等症状。铜、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会影响正常代谢,如硒缺乏致白肌病,铜过量损伤肝脏。维生素 A 缺乏影响视力和免疫,维生素E 缺乏与硒协同加重白肌病,威胁动物健康。

(四)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影响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对反刍动物营养代谢影响显著。突然换料、饲喂不当会扰乱瘤胃微生物平衡,如精饲料比例骤增易引发瘤胃酸中毒。环境方面,寒冷、高温、高湿等恶劣条件会增加动物应激,高温时采食量下降但维持生理功能仍需耗能,易造成能量负平衡,同时应激削弱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降低动物对营养代谢病的抵抗力。

二、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精准调控策略

(一)优化饲料配方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是预防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基础。根据反刍动物的品种、年龄、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因素,精确计算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制定个性化饲料配方。在能量供应方面,合理调整精粗饲料比例,确保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对于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适当增加优质粗饲料供给,提高瘤胃缓冲能力,防止酮病发生;同时,根据产奶量变化,逐步调整精饲料投喂量。在蛋白质供给上,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适宜且氨基酸组成平衡,可添加合成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等,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氮排放。此外,注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根据反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调整钙、磷、硒、维生素 A、维生素 E 等营养物质的添加量,维持其代谢平衡。

(二)改进饲养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是防控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关键。采用定时、定量、定质的饲喂方式,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如需更换,应逐步过渡,给瘤胃微生物适应的时间。合理安排饲喂顺序,一般先喂粗饲料,再喂精饲料,促进

反刍动物反刍,维持瘤胃内环境稳定。加强对反刍动物的日常管理,定期监测体重、体况评分、产奶量等指标,及时发现营养代谢异常的早期迹象,并调整饲养方案。

(三)加强环境调控

良好的饲养环境有助于减少反刍动物应激,降低营养代谢病发生几率。在牛舍、羊舍建设方面,合理规划布局,确保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安装风扇、水帘,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增加垫料厚度,封闭门窗。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此外,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反刍动物过度拥挤,减少动物之间的争斗和应激反应。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为反刍动物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提高其健康水平和抗应激能力。

(四)应用精准监测与诊断技术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检测手段,实现对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状况的精准监测与诊断。利用传感器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反刍动物的体温、心率、活动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及时发现动物的异常行为和生理变化,预警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例如,当奶牛活动量突然下降,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营养代谢病。同时,定期采集反刍动物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检测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代谢产物水平等指标,准确判断动物的营养代谢状况,为精准调控提供依据。对已发病的反刍动物,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反刍动物营养代谢病发病机制复杂,涵盖营养物质代谢失衡、饲养管理缺陷及环境因素干扰。对此,深入剖析机制并实施精准调控策略,如优化饲料配方、改进饲养模式、加强环境调控与应用监测技术,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提升养殖效益。实际养殖中需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策略并持续创新。未来,伴随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有望在发病机制研究和调控技术上实现突破,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一民,刁其玉,张乃锋 .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细胞 β- 羟基丁酸 代谢与调控机制 [J]. 畜牧兽医学报 .2020(04):660-669

[2] 王建辛 .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J]. 中国畜牧业 .2022(10):107-107

[3] 常晓峰 , 刘大森 . 益生菌对缓解反刍动物亚急性酸中毒的作用 [J].饲料工业 .2021(09):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