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关系研究
李清
身份证号 130725198709131018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两大支柱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管理,继电保护侧重于异常状况的快速切除、选择性隔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电力系统安全。然而,当前对两者关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中的统筹考虑还有待加强。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内在联系出发,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关系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虽然在功能定位上侧重点不同,但在技术特征、发展演变等方面却有诸多相通之处,呈现出休戚与共、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技术特征的相似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同属电力二次系统,具有相似的技术特征。首先,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装置都以微机、芯片为核心,具备信息采集、逻辑判断、指令输出等基本功能,代表了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其次,自动化和继电保护对时间同步、实时通信、高可靠等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软硬件平台作支撑。再次,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都需严格的设计、校验和试验,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正是由于技术特征的相似性,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彼此促进,共同推动了电力二次技术的进步。
(二)发展演变的同步性
纵观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二者呈现出同步演进的特点。在早期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以模拟式为主,继电保护以电磁式为主,二者独立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开始数字化改造,出现了监控系统 ; 继电保护也开始了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基于微机的保护装置逐步投入使用。进入 21 世纪,在智能电网的驱动下,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都呈现出分布式、标准化、一体化的特点,保护控制一体化装置、综合自动化系统不断涌现。当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理念正深刻影响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又迎来新一轮变革,智能调度、广域保护等新应用不断拓展。纵观整个发展历程,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相互借力、携手共进,共同服务于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融合的必然性
随着电力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在应用中的融合日益紧密,呈现出不可分割的趋势。以智能变电站为例,继电保护不再是简单的安全屏障,还承担着智能运维、状态监测等职责,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的重要组成。继电保护装置产生的海量告警信息、SOE 事件等,成为变电站级监控的重要数据源。在配电自动化领域,继电保护更是不可或缺。继电保护与配电终端高度集成,实现了故障隔离与恢复供电的一体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体功能与继电保护密切相关。可以预见,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交叉融合还将进一步加深,集监视、控制、保护、测量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将成为常态,传统的界限将逐渐模糊。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智能电网的显著特征。
二、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顶层规划,明确协同方向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建议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指引下,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专项规划,厘清近期建设重点和远期发展方向。一方面,要从全局视角统筹考虑,科学划定两大领域各自的边界与交叉区域,研究制定电网本质安全、自愈控制、智能调度等方面的技术路线图,促进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立足区域特点,针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功能配置和实施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顶层规划引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
电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战略遵循。
(二)健全标准体系,实现互联互通
当前,电力工业标准体系已涵盖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诸多领域,但在协同方面的标准供给还显不足。建议在现有标准体系框架下,加快研究制定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一体化建设导则,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规范二者的融合发展。继电保护领域,应重点从信息模型、通信协议、功能配置等方面,加强与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标准化,为灵活互操作创造条件。自动化领域,应重点从模型映射、接口适配、功能集成等方面,加强与继电保护的互联互通标准化,实现业务协同和流程贯通。同时,还应强化标准的应用实施,开展互操作测试认证,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以标准的力量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融合创新。
(三)突破关键技术,支撑融合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议聚焦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前沿方向,超前谋划、集中攻关,力争在体系架构、智能算法、芯片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针对信息物理融合趋势,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一体化的顶层架构和技术方案,解决海量异构数据的汇聚共享难题。针对故障特性演变,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自适应保护、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提升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水平。针对自主可控需求,加强自动化和继电保护领域的芯片、操作系统、通信模组等核心元器件的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重大科研项目协调机制,推动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队伍建设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建议树立跨界融合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一是要根植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复合交叉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二是要立足岗位要求,完善人才成长通道。电力企业应建立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机制,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三是要对标前沿趋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支持电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鼓励自动化和继电保护领域的人才跨界交流,提升复合创新能力。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结语 :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事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二者休戚与共、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顶层规划、标准体系、关键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建议。展望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必将在理念融合、架构融合、功能融合中不断深化,携手共进,共同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共同开创电力系统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白永辉,李坚.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关系研究[J]. 灯与照明,2025,49(02):163-165+186.
[2] 陈铭婷,蒋佳烨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 [J]. 自动化博览,2023,40(12):76-78.
[3] 许泽木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 [J]. 农家参谋,2020,(0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