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杨正宇
泰安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 泰安 27100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对基础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基作为建筑物的承载体,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当前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仍普遍存在施工管理混乱、技术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沉降不均、裂缝、地基承载力不足等质量隐患,严重时甚至危及建筑结构安全。因此,研究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多因地基土质不均或压实不密实造成,部分工程因回填土未分层夯实、地下水位变化未考虑,导致局部沉降,引发结构裂缝。
2.2 基坑开挖失稳
基坑开挖未充分考虑土方支护,特别是在地下水位高或邻近建筑存在的区域,容易引起边坡滑移、支护结构变形,甚至造成塌方事故[1]。
2.3 基底持力层不满足要求
部分项目因勘察数据不准确或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持力层深度或承载力不足,需临时调整方案,影响进度和安全。
2.4 垫层施工质量差
垫层混凝土厚度不均、强度不够、施工缝处理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基础底面支承不均或后续施工不便。
2.5 地下水处理不到位
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控制不足,会造成地基土扰动、承载力下降、混凝土基础被水侵蚀等问题,增加地基失稳的风险。
3 施工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设计因素影响
设计阶段对地基基础施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地质勘察数据不全面、不准确,将直接导致基础设计与实际地质情况不匹配。例如,未准确识别持力层位置或地下水位深度,可能造成基础承载力不足或施工中突遇涌水风险[2]。此外,设计人员未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土质差异和建筑物荷载分布,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不均或结构失稳问题。部分项目在设计图纸细节上存在模糊,导致施工单位难以准确执行,增加施工变更与返工概率。因此,设计阶段应强化地勘成果应用,提升方案合理性与图纸完整性。
3.2 施工管理不规范
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与进度。在地基基础施工中,若组织管理混乱、施工流程不清晰,将导致工序脱节、任务重叠或施工时序错误。例如,基坑开挖未按计划完成降水处理,容易引发边坡失稳;垫层施工前未清理基底,将降低混凝土与基础结合强度。同时,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检查机制,使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情况掌握不全,也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现场协调和动态调度能力。
3.3 技术执行不到位
地基基础施工涉及大量专业工艺,如桩基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降水处理等,技术要求高、容错率低。然而在部分项目中,一线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是质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例如,钢筋布设不规范、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垫层厚度不均、降水系统设置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结构性能下降或安全隐患增加。此外,现场缺乏统一技术交底与培训,也使得技术标准难以落地执行。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培训与监督,确保施工方案和规范能有效落实到每道工序中 [3]。
3.4 环境因素制约
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地基基础施工问题的重要因素。特别在雨季、高地下水位地区或城市密集地段施工,环境影响更为显著。例如,连续降雨容易导致基坑积水和边坡坍塌,地下水渗透加剧基底土体扰动,影响基础承载力。此外,邻近建筑物施工可能造成地层扰动或振动沉降,对本工程安全构成威胁。冬季施工时气温过低,也会影响混凝土养护效果。若未根据气候与周边环境调整施工方案,极易引发质量事故。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应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
4 地基基础施工改进对策
4.1 加强地勘与设计配合
地基基础施工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地下地质条件,因此必须在项目初期加强地质勘察的深度与精度。地勘单位应根据建筑荷载特点、结构形式以及场地复杂程度,合理布设钻孔数量与深度,确保数据全面、真实可靠。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充分评估土层承载力、压缩性及地下水位变化,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如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或桩基,并精准确定持力层深度。
4.2 优化施工组织与工序控制
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流程控制是提升地基基础质量的保障。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规模与工期目标,制定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及关键节点。基坑开挖、支护、基底验槽、垫层施工、降水作业等应纳入重点控制范围,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专责管理,确保各工序有序衔接。严禁为赶工期擅自调整作业顺序或压缩工序间隔时间,防止混凝土浇筑前未完成支护加固或未做好基底处理等问题。
4.3 提高关键工艺施工质量
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关键工艺,如垫层施工、基底处理与混凝土浇筑等,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4]。垫层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厚度与标高,采用分层夯实技术提高密实度,并加强对施工缝的处理,防止因结合不良产生断面薄弱点。基底施工前要彻底清除松散土、杂物、积水及泥浆,确保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结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连续作业、振捣密实,避免蜂窝麻面和空洞现象。
4.4 加强基坑支护与降水措施
基坑支护和降水是地基基础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物情况,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支护方式,如排桩加内支撑、锚杆支护或钢板桩围护等,并在施工前进行支护结构验算,确保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地下水位较高区域需提前布设井点降水系统,合理控制水位降低速度,避免因土体扰动产生沉降裂缝。
5 结论
地基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性决定了施工中存在诸多风险。本文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包括勘察设计配合、施工流程优化、工艺控制提升与信息化应用等多方面改进建议。实践中应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与协调,提升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与管理能力,推动施工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培阳 . 岩溶地区城市高层建筑小区地基设计与施工研究 [J]. 新城建科技 , 2024, 33 (12): 144-146.
[2] 邹兵安.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 城市建筑空间,2024, 31 (S2): 316-317.
[3] 谢森, 张博, 卢金生, 顾晨, 肖玉凡.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J]. 价值工程 , 2024, 43 (36): 60-62.
[4] 高云鹏 .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J]. 房地产世界 , 2024, (23):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