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刘宇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 022150 身份证:152104198210101224

一、引言

林业花卉是林业和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有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但病虫害危害严重,传统化学防治有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集成多种技术可提高防治效果,研究其集成与应用对林业花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林业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

(一)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通过优化栽培管理减少病虫害。措施有:选用抗病虫品种,如抗白粉病月季、抗蚜虫紫薇;合理轮作与间作,多年生花卉轮作打破病虫害生存循环,间作驱虫植物减少害虫危害;加强栽培管理,清理枯枝落叶等减少滋生场所,合理施肥浇水增强花卉抗病虫能力。

(二)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灭虫或阻害,操作简单无污染。包括:人工捕杀,捕捉天牛等害虫,摘除病叶病花;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性设置诱杀装置,如黑光灯、黄板、糖醋液;物理阻隔,用防虫网防害虫,树干涂白剂防产卵、冻害和日灼。

(三)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或代谢产物控害,可持续且安全。主要有: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瓢虫等捕食性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可人工释放或创造适宜环境;生物农药应用,使用微生物和植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对害虫特异毒

(四)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是调整花卉种植区生态环境,构建稳定生态系统,增强其对病虫害自然控制能力。措施有:构建多样化植物群落,在花卉种植区种多种植物,形成复杂群落结构,增加生态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爆发风险;合理配置植物,依据植物相生相克关系配置花卉品种,如大蒜与玫瑰、番茄与菊花间作可减少病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周边植被、水域等,为天敌提供栖息繁殖场所,增加其种类数量,提高自然控害能力。

三、林业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效果分析

(一)防治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农业防治为花卉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直接杀灭部分害虫,减少害虫基数;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持续控害,形成长效机制;生态调控改善整体生态环境,提高系统抗病虫害能力。

某园林景区,月季种植区采用“抗病品种 + 黄色粘虫板 + 瓢虫释放 + 合理修剪”模式,月季蚜虫虫口减退率超 90% ,白粉病发病率控制在 5% 以下,防治效果比单纯化学防治更稳定持久。鸢尾种植区应用“轮作 + 糖醋液诱杀 + 生物农药喷施”技术,鸢尾钻心虫危害率从 30% 降至 8% ,防治效果显著。

(二)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物理和生物防治无农药残留,对花卉种植区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维持了生态平衡。

监测数据表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花卉种植区,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传统化学防治区降低 80% 以上,水体中农药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周边鸟类和昆虫种类及数量多于传统防治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经济效益​

虽然绿色防控技术的初期投入可能高于传统化学防治,但从长期来看,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一方面,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购买和施用的成本,降低了因农药残留导致的花卉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林业花卉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更高,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可提高销售价格和销量。

以某花卉种植基地为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后,每年农药使用量减少 60% ,农药成本降低约 5000 元 / 亩;花卉的优质品率从 70% 提高到 90% ,每亩销售额增加约 2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四、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集成度不高

目前,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单一技术的使用上,各技术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未能形成完善的集成模式。例如,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的结合不够,导致防治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农业防治措施与生态调控的衔接不足,影响了整体防控效果。

(二)技术推广难度大

绿色防控技术相对传统化学防治更为复杂,需要种植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部分林业花卉种植者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不足,习惯于使用简单易行的化学防治方法,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导致技术难以在基层有效推广应用。

(三)成本与效益平衡问题

部分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天敌的培育和释放、防虫网的安装等,初期投入相对较高,对于小规模种植户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虽然长期经济效益显著,但短期内的成本压力使一些种植户望而却步,影响了技术的普及。

五、优化建议

(一)加强技术集成研究

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力度,根据不同林业花卉品种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研发针对性强、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集成技术方案。开展不同技术组合的协同效应研究,明确各技术在集成模式中的作用和配比,提高技术集成度。

(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种植者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提高种植者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加强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为种植者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广泛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案例,提高技术的知晓度。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种植户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其初期投入成本。鼓励科研单位、企业与种植户合作,形成 “科研 + 企业 + 农户” 的合作模式,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六、结论

林业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经济效益,是林业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技术的集成,可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作用的防治体系。尽管当前在技术集成、推广和成本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研究、完善推广体系和加大政策支持,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将在林业花卉病虫害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义侠 , 王业明 . 苗木花卉夏季常见病虫害症状与防治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5,43(09):167-169+175.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5.09.056.

[2] 王晓金 . 现代花卉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03):145-147.DOI:10.20264/j.cnki.rse.2025.03.050.

[3] 唐兆原 , 桂洪波 . 浅析苗木花卉繁育技术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139.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