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赋能:破解民宿短视频同质化难题的日照实践与启示
康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一、引言
在数字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短视频平台已成为民宿展示形象、吸引客源的核心战场。然而,许多民宿的短视频内容陷入“海景 + 房间”的单一范式,缺乏独特记忆点与情感链接,不仅造成用户审美疲劳,也加剧了行业内的低效竞争。如何突破同质化瓶颈,实现从“流量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成为区域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日照市依托其丰富的海洋文化、渔家传统、茶文化等地域资源,积极探索文化赋能路径,为民宿短视频差异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实践。
二、地域文化:民宿短视频差异化的核心资源
地域文化是民宿塑造独特个性的基因所在。它既包括有形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物产饮食,也包括非物质性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庆习俗、手工技艺等。相较于容易被复制的硬件设施,地域文化具有稀缺性、真实性和情感性,能够为民宿短视频内容提供深厚底蕴和独特素材。
日照市拥有“渔、茶、陶、海”等多元文化符号。例如,“渔文化”不仅体现在织网、赶海、捕鱼、海钓等生产活动,更延伸至开海节、渔家宴、渔民号子等生产生活场景;“茶文化”以“江北第一茶”日照绿茶为核心,涵盖种植、采摘、炒制、品饮的全过程;非遗技艺如“黑陶制作”、“过门笺”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体验场景。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真实性与情感性,能够为民宿短视频提供差异化叙事素材。例如,渔家号子从劳动工具转化为短视频中的背景音乐符号,黑陶制作从非遗展演变为民宿内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文化资源通过场景再造实现价值跃升。
三、日照实践:地域文化赋能短视频传播的多元路径
参照高互动率民宿抖音号视频内容特点,日照民宿可从多条文化赋能的实践路径出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视频内容。
其一,美学升华路径:聚焦氛围营造与感官体验。部分民宿借鉴“秩序美学”与“烟火美学”,通过精心构图、色调处理与慢节奏剪辑,将渔家生活(如织网、出海)、茶事活动(采茶、品茗)等日常场景艺术化呈现,售卖一种“治愈系”的慢生活情绪与高级审美体验。例如,以特写镜头聚焦海鲜烹饪过程,蒸汽升腾的铁锅、油煎小黄鱼的滋滋声,搭配渔民号子背景乐,构建“人间至味是家常”的烟火叙事;无人机航拍晨雾中的茶园,慢镜头呈现茶叶在杯中舒展的动态,低饱和度色调配合古筝配乐,营造“一盏清茗酬知音”的东方意境。
其二,IP 引领路径:以人格化叙事建立情感连接。让民宿主成为视频主角,讲述其返乡创业、守护传统的故事,或展示其烹饪海鲜、规划行程的专业技能,通过真实、立体的“海派生活家”人设,返乡青年讲述守护渔村的故事,展示规划赶海路线、烹饪海鲜的专业技能。记录主客互动趣事(如游客首次赶海的狼狈场景),打破文化传播的严肃性,与用户建立基于信任与喜爱的情感共鸣。
其三,体验赋能路径:提供知识性攻略与沉浸式活动。将内容从“看”变为“玩”,开发如“夜捕海鲜”、“海钓体验”、“亲子采茶研学”等独家项目,或以“问题- 解决方案”模式制作“潮汐规律科普”、“日照绿茶冲泡指南”等干货攻略;为用户提供高价值的信息收获和可参与的体验承诺。
其四,文化沉浸路径:深度整合非遗与在地记忆。将黑陶、渔民号子等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民宿体验场景,通过“技艺展示- 场景融入-情感联结”的叙事框架,避免文化符号的生硬堆砌,让用户沉浸式感知地方文化的魅力与温度。以日照黑陶为例,15 秒快剪黑陶拉坯过程,突出手部动态细节,展示技艺;其次推动场景生活化,让游客在民宿庭院学习制陶,展示制作过程,成品用作餐具;最后建立情感联结,通过非遗传承人讲述技艺守护故事,引发文化认同,使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四、文化传播的协同机制: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
破解民宿短视频同质化难题,关键在于实现从“卖房间”到“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变。
(一)算法适配:打通文化触达”最后一公里”
对民宿经营者而言,应摒弃对低价促销和景观依赖的路径,深入挖掘本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明确自身的差异化定位(美学、IP、体验或文化),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系列化、高质量的内容开发与运营,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引导和算法适配,从泛标签 # 日照民宿升级为垂直标签# 渔家号子体验、# 黑陶手作等。设计互动机制,发起挑战赛如”复刻渔民号子”,通过UGC 内容反哺算法推荐。
(二)行业协同:破解”吴家台中心化”困局
对行业与政府而言,应积极推动成立“区域民宿短视频联盟”,整合六大民宿集聚区资源,共建”日照文化主题”内容池,实现流量共享与联合推广。同时,可通过组织培训、设立评估机制、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区域内民宿整体的内容创作与营销水平,形成集群效应。
五、结语
地域文化是民宿短视频破局同质化的核心引擎,唯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符号、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可传播的情感故事,才能实现从“流量收割”到“品牌沉淀”的质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文化符号的算法化表达路径,推动“小而美”的在地叙事与平台算法逻辑深度耦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数字动能。同时,应加强跨平台传播策略研究,拓展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多元渠道,形成立体化的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地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 彭兰 . 短视频 : 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34-43.
[2] . 王丽军. 抖音短视频APP 对民宿营销的影响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5):245-247.
[3] . 宗平 . 基于抖音社交平台下的乡村民宿创意营销研究——以阿坝州理县浮云牧场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4):76-79.
[4] . 韦捷婧,王光伟,黄雯丽 . 基于抖音数据的涠洲岛民宿短视频推广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2023,(16):163-165.
基金资助:2025 年度日照市社科研究课题“短视频平台生态中日照民宿的差异化定位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X202510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