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民航气象维修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严鹏浩

吕梁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民航气象维修对于保障航班安全、准点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民航气象维修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文深入探讨民航气象维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当前维修工作中的主要安全风险,阐述构建体系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体系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提升民航气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民航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关键词:民航气象维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民航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气象服务更加准确可靠。民航气象设备的稳定运行对航班安全至关重要。维修这些设备时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安全事故会影响设备运行和航班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民航气象维修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流程和方法,提升民航气象维修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维修人员安全;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气象信息准确及时,支持航班安全;提升民航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民航气象维修的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一)电气安全风险

民航气象设备维修时,操作不当如未断电或未绝缘,可能导致触电。电气部件维修时,未断电直接接触带电部位,可能遭受电击。电气设备老化、过载、短路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设备集中安装,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易蔓延,造成严重威胁。

(二)高处作业风险

气象设备安装高处,如气象风杆、大气透射仪等,维修时未正确使用安全设备或作业平台不稳定,易发生坠落。工具、零部件等物品可能掉落,造成下方人员伤害。

(三)设备故障风险

民航气象设备长期运行可能出现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故障等。设备突发故障可能导致气象信息不准确或中断,影响航班运行。维修后未严格测试和调试,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不稳定,再次故障。

(四)人为操作风险

维修人员违规操作,如擅自更改设备参数、违规使用工具,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技能不足的维修人员可能误判故障、维修方法不当,无法及时修复设备,还可能引发新的安全风险。

二、民航气象维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预防性原则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对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提前识别、评估和控制,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定期对民航气象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系统性原则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民航气象维修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例如,在制定维修计划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维修需求,还要考虑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以及管理要求等因素。

(三)动态性原则

民航气象维修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安全风险也随之变化。因此,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例如,随着民航气象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对安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调整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四)全员参与原则

安全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还需要全体维修人员的参与。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使每个维修人员都认识到自己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例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激发维修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民航气象维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人员管理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例如,邀请安全专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维修人员观看安全事故警示片。其次,开展维修技能培训和考核,鼓励维修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维修人员对新型民航气象设备的维修能力。例如,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参加设备厂家的技术培训,对维修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设备管理措施

在设备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选择质量可靠、安全性能好的设备,降低设备故障风险。例如,在采购气象设备时,选择多数机场广泛使用和行业口碑较佳的民航气象许可产品。其次,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隐患。例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内容、时间和责任人,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环境管理措施

对民航气象维修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评估,识别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风险,如电气安全、高处作业环境安全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高处作业区域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其次,在维修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如安全绳等,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例如,在气象设备机房内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四)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明确维修人员的安全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维修工作流程。例如,制定详细的民航气象设备维修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维修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其次,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管理和分析。例如,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维修人员操作行为等信息,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分析。

四、结论

构建民航气象维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保障民航气象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航班安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遵循预防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全员参与原则,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安全风险,实施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及安全制度建设,可有效降低民航气象维修的安全风险。各民航机场和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意识,确保民航气象维修工作的安全高效,支持民航业的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民航技术进步和安全管理要求提升,需深入研究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伟.民航通信导航气象设备的防雷技术难题分析及维护维修方法研究[J].移动信息, 2024, 46(11):26-28.

[2]安征.民航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故障案例研究[J].  2024(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