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作者

武梅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人民政府 717400

摘要: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而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本文探讨了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突破路径,旨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效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困境;突破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民众物质生活从温饱迈向富裕。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其蓬勃发展。目前,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困境,亟待探索有效突破路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当前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职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首先,专业结构上不合理,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如戏剧、舞蹈、乐器、文学、书法等。有关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社区和乡镇缺少专业的戏剧、舞蹈、乐器、文学、书法、绘画、运动等专业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人才更少,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缺少专业的专业人员来引导,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利于公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同感。第二,从年龄组成来看,基层大众文化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有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而且还出现了一些职业断层。第三,在职能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大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与大众文化技术服务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各岗位的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对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但是大众文化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有关研究表明,当前社区组织中,基层群众文化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与城市相比,偏远地区的资源短缺,且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工资差距,使得很多基层文化人才为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生活,选择流向城市;此外,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晋升机会有限,培训和学习交流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导致人才流失。由于以上多种等因素,基层工作者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导致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受到限制,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 人才专业培养力度较低

在基层群众文化单位中,由于资金的限制,基层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的最初的入职训练中,并没有获得先进的培训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单位内也没有能力对行业内的人才进行培训和教学,导致基层文化单位的整体人才层第较低、知识结构陈旧,对于新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难满足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基层群众文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确保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2]。

4.社会力量参与度低

当前,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度偏低。企业手握雄厚资金与先进技术,本可在基层文化人才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因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难以找到融入的切入点;社会组织有着丰富人力与活动经验,却因调研不足,无法精准对接基层群众文化的需求,导致工作成效不佳。同时,社会群众对基层文化人才价值存在认知偏差,觉得他们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专业性不够,种种因素叠加,致使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发展,也阻碍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策略

1. 完善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结构

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从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入手,优化群众文化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能结构。一方面,引进戏剧、舞蹈、乐器、文学、书法、绘画、运动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充实专业队伍,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专业指导和管理,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优化年龄结构,吸纳青年和优秀中年工作者,填补人才断层,防止队伍老龄化。同时,明确各专业人才职能,科学配置岗位,合理控制专业人才与后勤人员比例,确保各司其职,并加强部门间沟通与交流,使群众文化专业队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统一、团结的有机体年工作者以及优秀的中年工作者,消除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2. 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2.1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要根据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需要与发展,对培训的内容进行优化,突出对其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从文化政策法规的解读,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文化技术的应用,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文化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增强培训的实效,充分利用高校、文化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短期培训班、学术讲座、模拟培训、实地考察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开阔文化人才的眼界和眼界。

2.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补充,确保群众文化各领域专业人才能够得到及时补充,同时与高校进行友好对接,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展基础文化建设工作;其次,群众文化管理部门需要从文化人才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人才引进标准、人才引进目标以及人才引进办法,防止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工作将高学历、高技能的优秀人才遗失。对于引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待遇保障,如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等,确保其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

3.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人才建设合力

3.1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为了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群众文化人才建设,应该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入手,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文化志愿者的热情。企业可以通过捐钱、捐设备、捐场地等方式来支持基层文化事业,政府可以给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者资金补贴;社会组织则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多组织文化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基层文化人才提升能力。文化志愿者也可以深入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服务活动,为基层文化队伍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最后,政府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明确各方的权责边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和基层文化需求精准对接。

3.2加强文化资源整合

提升基层文化活力要着重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并优化配置。一方面,建立基层文化机构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会,在场地、设备、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联动社会文化资源,如与文化馆联合开展艺术培训、和图书馆合作举办文化展览,邀请艺术团体开展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基层文化人才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党政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群众文化人才专业培养力度不足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等。在未来发展中,党政部门需持续加强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神州,2019,0(14):276-276

[2]李博.关于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神州,2018,0(30):27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