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式研究
杜雪
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318020
摘要:在数智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中职机械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深入探讨数智化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剖析当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培训体系不完善、实践机会缺乏等。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等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提升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机械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数智化;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中职机械专业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在面对数智化转型时,专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在数智化背景下探索出有效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职机械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能否为社会输送满足数智化需求的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
一、数智化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数智技术融合能力:随着数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教师需要掌握数控编程、智能制造系统操作等技术,并能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比如在机械零件加工课程中,引入数字化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零件加工模拟,提高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
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数智化的机械专业涉及多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等。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自动化生产线时,结合电气控制、传感器技术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生产线的运行原理。
二、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存问题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培训体系设计存在缺陷。一方面,培训组织者未能精准把握数智时代中职机械专业教学需求,过于依赖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忽视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数智技术迭代迅速,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却相对滞后,编写和审核流程繁琐,使得新的数智技术如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检测等难以及时纳入培训范畴。这就造成教师虽接受了培训,但面对实际教学中数智化设备操作、智能工艺规划等内容时,仍感到力不从心。
缺乏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学校受资金、资源等限制,难以主动搭建深度合作桥梁;企业出于商业机密、生产效率等考虑,对教师实践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便安排实践活动,企业往往只是让教师参观生产流程,而非参与核心的数智化生产环节。而且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多集中在假期,时间短且分散,教师无法深入学习数智化生产项目的全流程,导致实践效果不佳,专业能力提升受限。[2]
三、数智时代,中职机械教师能力发展模式构建
(一)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
1.校内赋能,夯实数智教学根基
学校应定期举办数智技术专题讲座与工作坊,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走进校园,带来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这些讲座和工作坊犹如及时雨,让教师们接触到行业最新动态,了解数智技术在机械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积极推动教师参与校内数智化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将数智技术融入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创新中。在课程开发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数智技术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更贴合实际生产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教师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数智技术应用能力,还能在实践中探索出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校外拓展,接轨前沿专业视野
学校应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精心挑选并选派教师参加具有针对性的数智技术培训课程。这些课程经过专业机构的精心设计,涵盖了数智技术在机械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系统学习,不仅可以深入掌握相关技术,还能获得权威认证,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同时,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会议汇聚了行业内众多顶尖学者和专家,他们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是教师拓宽学术视野的宝贵资源。在会议中,教师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了解国际国内数智技术在机械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这种跨地域、跨领域的交流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将先进理念带回学校,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
1.挂职锻炼,于企业实战中强技能
学校可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协议,为教师创造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教师真正融入企业数智化生产的第一线。在挂职期间,教师全身心参与企业数智化生产项目,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企业为每位挂职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导师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给予教师全方位的指导。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学习企业先进的数智技术,包括智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字化生产流程的优化等,同时深入了解企业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这种沉浸式的挂职锻炼,让教师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当教师带着这些实战经验回到课堂,便能将真实的企业案例和操作技巧融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实际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2.共建基地,在产学研融合里提能力
学校可与企业一起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中职机械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集教学、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合作基地里,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合作项目。[3]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其中,针对机械行业的实际问题和市场需求,开展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数智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通过参与这些产学研合作项目,教师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专业能力,还能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数智化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要学校、企业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和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等模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中职机械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凯. 探究提高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实践路径[J]. 互动软件,2021(12):50-51.
[2]王凤军. 五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科学咨询,2022(22):200-202.
[3]李霞. 优化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J]. 文渊(小学版),2021(8):2863-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