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张世海
天津仁爱学院 天津 301636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高校校园,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的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进一步助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应对策略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已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这也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诞生。这个平台成功地整合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社交等多个领域,其独特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正在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拓展教育资源
随着网络文化的崛起,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获得了丰富的资源。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这使得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和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课程、论坛讨论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国内外政策解析、社会热点讨论以及历史故事等内容,这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深化他们对思政理论的理解。
(2)创新教育方式
网络文化给教育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得思政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更具吸引力,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创新媒体工具,教师能够以更直观和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通过微博上的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和直播教学等多种方式,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结合了“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的方法,成功地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从而显著地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3)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网络文化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展示和表达自我的平台,从而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学生能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参与各种形式的讨论,甚至成为内容的创作者。这种参与和创新的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此外,在网络社区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学习和共同成长,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2.消极影响
(1)信息繁杂易误导
随着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信息爆炸式增长,但这其中也混杂着大量未经筛选且真实性存疑的数据。在高校里,学生们正经历着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更容易受到错误或极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上充斥着虚假的谣言、新闻报道和负面观点,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误解,有时这种误解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习惯。这种情况不只是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可能对学生的精神健康和他们未来的成长带来不良后果。
(2)削弱传统教育权威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更多地选择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现代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师的权威性。由于网络文化带来的开放和交互特性,学生有了更广泛的渠道来吸收知识。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引导,而是更多地从各种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刻的认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使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系统中重新建立并保持其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3)沉迷网络致现实社交疏离
网络虚拟世界为学生创造了非常接近的社交体验,但过度依赖这种虚拟社交可能会降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交能力。持续的在线互动可能会缩短学生与现实中的家人和朋友的互动时间,这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缺少面对面交流,学生可能会感受到孤独和焦虑,甚至可能出现社交恐惧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因此,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需要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健康使用的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1.构建网络思政平台
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集教育、互动和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平台。除了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在线学习平台的需求外,还应开发或加入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APP、小程序等移动应用程序,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该平台的内容应广泛覆盖时事政策、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等多个领域,通过图文结合和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在这个数字化程度极高的时代,加强学生的网络能力显得尤为关键。高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指导学生识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尊重网络版权,保护个人隐私,并抵制网络暴力和不健康信息。组织多种活动,例如讲座、工作坊和模拟法庭,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律知识和媒体素养,同时也培养他们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明的进步,并努力成为积极的信息传递者。
3.强化网络监管与引导
为了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性,构建并持续优化网络监管体系,对校园网络空间进行持续和实时的监控,以便能够迅速识别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有害数据。此外,成立如网络伦理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应对网络上的舆论问题,确保学生的法定权利受到维护。此外,致力于提供积极的教育指导,通过展示“网红”教师和杰出学生的实例等积极的教育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旨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影响的网络文化。
三、结语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产生了双面影响,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减少其负面影响,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方法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文化大潮中坚守教育初衷,培养出既能满足时代需求又能坚持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使思政教育在数字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雨锦,赵国齐,刘亮亮.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6):1.
[2]占海文.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22):2.
[3]程思源,李骁,浦境.网络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刍议[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