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曾红艳

桃源县人民医院 湖南 常德 4157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起到的效果和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全部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样本挑选时间的开始日期为2023年5月,截止期限为2024年10月,总共有10例样本,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经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升,P<0.05。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效安抚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结核咯血患者;效果

在临床上,肺结核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低热、盗汗、乏力等现象,而且呼吸系统也会出现病症,如咯血、咳嗽等,该病不仅发病时间比较长,而且病情会发生多次变化,导致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性,导致临床效果不佳的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中,医院需要对其提供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和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保持较强的信心,从而收获较高的治疗成效。基于此,本文通过对1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着重探究肺结核咯血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全部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样本挑选时间的开始日期为2023年5月,截止期限为2024年10月,总共有10例样本,  其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8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2例,患者21岁≦年龄≦80岁,平均岁数在(40.68±10.87)岁之间浮动,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大于0.05,因此可进行分析与比较。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全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 健康宣教。医院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对肺结核的认知水平,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更多与肺结核有关的知识,掌握肺结核的发病因素、治疗措施等,强化患者认知水平的同时,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与痊愈保持比较高的信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②情绪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并且在沟通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患者处于低迷消沉状态,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患者,使患者的情绪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保持健康向上心态[2]。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家属多多给予患者关怀与照顾,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③放松疗法。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聆听一些欢快的音乐,从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也可以给患者讲解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开展深呼吸与呼气,以此来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④开展主题活动。科室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善患者的低落情绪。而且患者与患者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可以更好地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总分80分,分数越低,患者情绪状况越好。

使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36-item Short-form,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SPSS26.0软件对本文中出现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究,最终数据P小于0.05或P小于0.01时,则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

经护理后,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护理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每项内容的评分均有所上升,护理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 结论

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治疗时间较长,非常容易反复发作,再加上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现象,因此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慌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肺结核咯血患者来说,可以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安抚和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使肺结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心理护理作为近年来医疗行业中频繁采取的一种护理措施,该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和情绪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保障了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全部都接受了心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生存质量中每一项目的评分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和缓解患者的消极不良情绪,并为患者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分析其原因,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会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使患者可以保持稳定情绪,并具备较高的治疗信心,做法强化整体治疗效果。肺结核咯血患者由于身体不适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慌情绪,而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则可以强化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肺结核疾病,有效管理自己的行为,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保持健康心态接受治疗[3]。通过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积极实施心理护理,有效化解和安抚患者的消极、负面情绪,并提高其认知水平,使患者对医护工作产生较高的配合度,提高治疗成效的同时也使患者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加满意和信任,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不仅帮助患者改善了自身的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而且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23,47(3):362-364.

[2]陈艺心.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影响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24):114-116.

[3]陈慧灵.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