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鲁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625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该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融合企业与学校资源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强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具有实践性强、行业需求旺盛的特点,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理想试点专业。本文通过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1.1内涵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形式。它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的统一。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在参考国际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融合我国特有的职业教育环境和需求,创新而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着重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协作,双方不仅共同规划人才培养路径,还携手参与教育过程及成效评估。在此过程中,学生兼具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角色,通过工学交替、实地岗位锻炼等途径,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度融合,旨在培育出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特点
(1)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2)工学交替与岗位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替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实际岗位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在校期间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享受企业员工的部分待遇和权益,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课程内容和体系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即企业所需。
2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2.1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许多院校与物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实习就业等项目。
2.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高职院校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一方面,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3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师资队伍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信息和技术支持。
3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深度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稳定性和深度不足,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2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行业变化快的特点,但目前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3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具有企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企业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高效传授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现代学徒制对师资的要求。
4优化策略
4.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4.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依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及各岗位的能力要求,精心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精准对接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赴企业担任挂职岗位,亲身体验行业运作,同时,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结合了专职与兼职教师的强大队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企业师傅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培训课程,深度参与教学规划、课程开发及实践指导,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4.4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评估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构建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学生的考核过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确保学生考核的多元化和真实性。此外,还需确保评价与反馈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的改进与优化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
5结论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机制创新等,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标准规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建达.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高质量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5,(04):61-64.
[2] 何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建构与实施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03):17-22.
[3]陈艺璇.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23,(18):124-127.
[4]罗潋澄.“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3.DOI:10.27459/d.cnki.gynfc.2023.001431.
[5]陆永健.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构建[J].中国储运,2022,(11):86-87.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2.11.088.
[6]李亚琦,蒋沁燕.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管理机制研究——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09):144-14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