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朱燕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育人体现,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对构建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特别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字眼,同时具备教学延伸的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这些教育素材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下面本文将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策略进行研究。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一)教师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愈发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完成大学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尤其是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正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爱你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的意识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情境创设、实践教学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感触。但是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例如仅仅只结合教材中的素材和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体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和创新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策略
(一)实践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让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例如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剪纸的实践活动、戏曲表演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在开展劳动教育、民族风俗教育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民族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实现对学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拓展大学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让学生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二)生活化教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语文是一门生活化教学,很多教学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当中,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文化资源来自于生活、文化传承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化的传承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授课,比如可以创设出生活化的情景,又或者是讲述生活中的文化风俗等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讲解春节期间的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特点。又或者是讲述中秋节期间的饮食文化,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了解中秋节的节日文化等等。这些教育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化的特点,同时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再加上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所以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生活,传承文化内涵与精神,创新大学语文文化传承方式。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文化积累
大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素材,在文化传承教育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这些素材,并且结合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延伸,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了解更多的文化,感受文化的精神与品质,实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例如大学语文教学中讲述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再或者是讲述民族丰富、民族信仰的时候可以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这样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通过教学资源拓展获取更多文化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大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作用,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与影响下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内涵。
结束语: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弘扬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体现,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以及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我文化的魅力,并且弘扬、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大学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天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J]. 汉字文化, 2024, (14): 42-44.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4.14.053.
[2]郭二灿. 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 [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 (25): 63-64. DOI:10.16871/j.cnki.kjwha.2020.09.030.
[3]刘伟.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分析 [J]. 现代交际, 2020, (08): 155+154.
作者简介:朱燕,女,1980,汉,江苏南通,硕士,讲师,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