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黄关莲

信宜市钱排第一中学

摘要:大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分析大单元阅读教学的优势,剖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凝练单元主题、优化课文编排、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路径;核心素养

引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单元教学理念,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多维度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此背景下,探究大单元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单元阅读教学的优势

有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大单元教学打破单篇阅读限制,将阅读内容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有利于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实现知识内化,围绕单元主题组织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观念,构建知识体系,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把握文章的整体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1]。

二、大单元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主题凝练不够,缺乏内在关联

目前,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内涵把握不够到位,在设计教学时,只注重文章内容的相似性,而忽视了主题的引领作用。单元内部缺乏内在逻辑关联,学生难以透过文本表象把握深层内涵[2]。如在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罗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等文章的共同特点——叙述童年生活、抒发思乡情怀,却没有引导学生从人生感悟的角度去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对“生命”这一核心主题缺乏整体把握。主题意识的缺失,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文编排不够科学,忽视学情

大单元教学需要科学编排课文,这既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搬硬套教材顺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课文进度的随意调整,难度的大起大落,容易导致教学环节的脱节、学生兴趣的丧失。如在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未能把握四篇动物小说的联系与递进,只是按照教材顺序依次讲授《猫》《我的白鸽》《大雁归来》《狼》,缺乏整体规划。忽视了这几篇文章在情感基调上的差异,没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与动物关系的多样性,学生对“生命”主题的认识难免浮于表面。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仍习惯于单向灌输、填鸭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不足,学习过于被动,学生感到厌倦与困惑。尤其是在探究复杂、抽象的哲理性话题时,学生参与的缺失更加明显。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授《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等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时,缺乏有效的问题设置,没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学生被动接受,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缺乏生本情境的熏陶下,学生对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的感悟肯定大打折扣。

三、优化大单元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凝练单元主题,彰显育人内涵

科学设计单元主题是保证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努力凝练好单元主题,并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单元主题应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如第三单元“人生感悟”的主题,契合学生成长需求,有利于引发思考;但需调整为初中生更易理解的表述,如“难忘的童年”“人生旅途”等。第六单元可将主题概括为“人性的善恶”“智慧的力量”等,增强文本的吸引力。主题凝练要彰显德育内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第二单元在引导学生感受秋日美景的同时,可适时补充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二)优化课文编排,注重循序渐进

大单元教学要立足学情,优化课文编排,循序渐进,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微调。如第一单元在学习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后,可适当补充《荷塘月色》一文,与《雨的四季》呼应,丰富夏日美景。古诗词方面,教师可推荐更多表现春夏秋冬的诗篇,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第四单元可适当调整课文顺序,先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感受至亲至爱的母爱,引起学生情感共振;然后学习《梅岭三章》,走近普通劳动者的朴实、善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最后学习《纪念白求恩》,升华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亲情、友情、大爱的润泽下,情感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价值取向也更加积极向上。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

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开放、互动的语文课堂。在课前,教师可布置导学案,就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开展讨论,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合作等方式,产生问题意识。如第五单元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动物,搜集人与动物相处的故事,激发探究兴趣。课堂上,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独特见解。如在学习《狼》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狼的行为动机,引发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开展社会实践。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社区、福利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在为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感悟“人性本善”的哲理内涵。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结语:大单元阅读教学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富整合性的教学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整体化思维,科学凝练单元主题,优化课文编排,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的道路上,广大语文教师必将笃定前行、开拓创新,用执着和智慧书写教育的芳华。

参考文献:

[1]贾娅.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炫动漫,2024(5):203-205.

[2]禤颖恒.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