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数学实验进行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杨青松 赵万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225118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科育人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数学实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数学学科育人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利用数学实验进行学科育人的策略研究,分析了数学实验在学科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数学实验进行学科育人的教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数学实验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实验;学科育人;数学素养;教学策略

学科育人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五大改进要点,指出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指明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探究验证等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理论讲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目标。

一、数学实验在学科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数学思维

在数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这一系列过程涉及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数学思维的运用。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中,学生通过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并求和,或通过剪拼三角形的内角使其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二)提升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进行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验时,学生需要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测量标杆的长度、标杆影子的长度以及旗杆影子的长度来计算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究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设计一个可以尽可能多地覆盖平面区域的多边形地砖的实验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不同形状和组合方式的多边形,通过创新的思考和实践,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四)培养合作精神与科学态度

许多数学实验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数学实验要求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正,逐渐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利用数学实验进行学科育人的策略

(一)提高对数学实验育人功能的认识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数学实验在学科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数学实验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1.学校应加大对数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场地,如数学实验室、计算机、测量工具等。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获取数学实验相关资源。

2.组织教师编写和开发适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数学实验教材和案例。教材和案例应涵盖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数学实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建立数学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网络上的优质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学校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共享数学实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升教师的数学实验教学能力

1.开展教师数学实验教学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了解数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技巧。

2.鼓励教师参加数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解决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和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MATLAB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完善数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及时反馈学生在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3.加强过程性评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利用数学实验进行学科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重视和推广数学实验教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数学实验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探索中培养综合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22.

[2]赵万兵.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24-25.

[3]孙朝仁,朱桂凤.“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育人的“三阶”实践路径--以“丰富的图形世界”数学实验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4):69-73.

【基金项目】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数学实验:农村义务段学校数学学科育人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N/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