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的路径探析

作者

李立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215021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在德育工作中具有天然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块强调“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为语文德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德育目标模糊化、内容碎片化、方法形式化等问题,影响了德育实效。基于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系统探讨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语文德育教育,构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语文德育新模式,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德育育人的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融合的意义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教育资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天然载体。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然而,传统说教式的模式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涵,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德育进行融合,在语言训练中自然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道德规范,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化,将使德育更具生动性和实效性,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将德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语文德育融合更符合时代需求,是多元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的碰撞,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价值判断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的路径

1、深度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实现文道统一

语文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基础能力相对比较扎实,可以对文本进行相关的分析。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方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维度挖掘德育元素,将价值观教育自然融入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式提问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实现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德育的有机融合。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语句,感受中华建筑艺术之美,再运用对比阅读,让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描写进行品读,通过“为何要详细描写辉煌景象”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以此有效渗透德育教育。随后,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让学生收集文物回归的新闻,撰写“我给文物回家出主意”的小短文,将历史反思转化为现实行动,完成“学习对比写法”的语文目标,将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2、创设情境体验活动,促进道德情感内化

情境认知理论是立德树人任务中常见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环境的真实性,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提升德育素养和语文素养。因为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形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从文本体验中感知相应的道德,从情感共鸣中实现价值认同。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突破道德教育的抽象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以《军神》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先播放刘伯承手术时的影视片段,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随后,组织小记者采访活动,让一组学生扮演战地记者,设计采访问题;另一组学生化身刘伯承,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回应。在“为什么拒绝麻醉剂”的深度对话中,引导学生真切体会革命者钢铁般的意志。后续,开展“寻找身边的军神”的实践活动,用照片墙展示当代军医、消防员等职业的奉献故事,将革命精神与现代价值观自然衔接,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落实德育教育。

3、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

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问题的解决,将其应用于语文这种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语文德育融合教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实践项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调查、创作、展示等真实任务中应用语文能力,践行道德认知,对遇到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更符合新课标实施的要求。这种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能有效打通认知与行动的壁垒,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以《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这一实践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开展“非遗守护人”的项目,引导学生对当地的非遗文化进行调查,如:传统戏剧、剪纸、故事,采访传承人并撰写报告。随后,再对掌握的传统文化和故事进行剧本创作或故事编写。这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创意写作”等目标任务的完成,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强化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内化,从知道转化为做到,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

三、结束语

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文化基因、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教师从认知、情感、实践实施德育教育,基于三位一体开展语文德育教学,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语言文字的教与学,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为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文化自信与道德判断力的强化,可以在完成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避免了德育的形式化倾向,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将推动课程教育的深入改革,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瑾文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索 [J]. 读写算 , 2024, (29):55-57.

[2] 鲁宏英 .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路径 [J]. 第二课堂 (D), 2023, (12):72-73.

[3] 牛小丽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 [J]. 吉林教育 , 2021,(25):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