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亚琦
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一、乡镇文化建设必要性
(一)乡镇建设在乡村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城市社会的蓬勃发展彰显了时代活力与建设成就,但这并非中国社会的全部图景。千差万别的乡镇单元,更能真实反映中国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乡镇作为城乡融合的过渡地带,一头紧密衔接人口分散、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区域,一头对接社会功能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形成独特的地理枢纽。乡镇发展绝非城市发展的附属或对立面,而是具有鲜明主体性的重要发展单元。
乡镇治理是中国之治的根基所在。自古以来,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始终承载着民生冷暖与社会兴衰。从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雏形初现,到唐宋时期保甲制的完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乡约自治的成熟,基层治理体系历经两千余年演变,乡镇始终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正式确立为最基层政府单元,乡镇不仅是连接城乡发展的桥梁,更是落实国家政策、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基层民生的核心载体。
(二)乡镇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的力量、价值和功能巨大,尤其是在发展进程缓慢、发展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先进的文化会对农民产生极大的感召力,从而增强农民的思想建设,为培育人才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乡镇文化属于社会基层文化的范畴,其文化主体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乡镇作为国家治理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引导广大农村人口的价值观、公共意识、道德伦理、行为范式等转型,确保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和谐性与稳定性。
二、乡镇文化建设中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 民族地区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公共文化发展缺乏健全政策
政策能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健全完善地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着乡镇群众公共文化繁荣发展。市级层面还没有针对如何发展和繁荣市域中乡镇为单元群众文化建设出台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只有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才能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方向性指导,大力发展地区经济,但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对此,各乡镇政府应抓好顶层设计,视文化建设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把其同农业、城市建设、园林发展等事业放于同一水平面,对文化建设进行全盘统筹与谋划。目前,各基层地区( 村落、社区、街道) 基础健身娱乐设施已经普及,但是利用程度低下,一般仅限于初高中学生放假时间使用,或者小龄儿童玩耍,成年人几乎不会使用。究其原因,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没有挖掘,千篇一律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匮乏
D 镇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士加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但从现状分析,在文化建设中并未设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大部分开展文化活动干部都是基层干部(街道办干部、村主任干部)兼任,而此类人员在文化组织活动多数不具备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能力,更不用提在音乐、文学、表演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同时,乡镇文化的底色是农村文化、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需要专门机构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深度发掘、系统整理,如果负责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不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构成,难以承担起乡镇文化繁荣发展的担子。
(三)乡镇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阻碍D 镇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有关部门投入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中的资金十分有限,配合文化活动的相关器材缺少,文化活动开展场地受限,资金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文化活动质量不高,百姓参与程度低,建设力量不足。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保障
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是有序推进公共文化供给的基础。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文化部门应该深入到乡镇一级,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基层百姓所需。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掘地域特色文化内容(如民族歌舞、传统戏曲、手工艺术等),提供一支对应的文化硬件,用政策法规来保证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 提升人才素质,构建兼职专业人才队伍
乡镇文化建设中既要考虑繁荣公共文化,又要考虑从本地区经济实际出发。在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下,可用于文化建设的资源较少,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用于文化建设的花费,相对困难,需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和实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人才培训计划,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人才的挖掘、挑选、培养、选择聘用、流动配备,遵循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文化人才发展理念,完善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引导人才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可采取文化事业人员兼职模式,政府也提供政策,资源等优势,与乐于从事家乡文化事业的自媒体博主,新媒体机构,短视频经营者合作。吸引群众参与其中,提高当地民众文化参与度,同时也对当地文化建设队伍增添新力量。
结语
乡村振兴是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议题,需要重视乡镇作为一个单元的主体性,做好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地方文化振兴。民族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既要善于汲取民族文化中的民众智慧和经验,结合新时代要求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过去乡土中国相比,今天的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型社会为主体,但在我国广大的疆域中,一半人口生活在乡镇。乡镇社会蕴含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调查乡镇,研究乡镇,总结乡镇中的实践经验,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杨华 , 范岳 , 杜天欣 . 乡村文化的优势内核、发展困境与振兴策略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22(03).
[3]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及其价值探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21(06).
[4] 刘晓峰. 我国乡土文化的特征及其转型[J]. 理论与现代化,2014(01).
[5] 韩鹏云 . 乡村公共文化的实践逻辑及其治理 [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3).
[6] 吴理财 , 解胜利 .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 : 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