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抗逆力以完善自我

作者

林刚

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小学校 402160

引言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逆境、压力和挫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冲突、家庭变故等。抗逆力作为个体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难,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培养学生抗逆力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抗逆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并着重培养学生抗逆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心理较为脆弱,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挫折等逆境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培养抗逆力能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从社会环境层面分析,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变化迅速,小学生未来将面临更多复杂多变的挑战。具备抗逆力的学生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挫折与失败,在逆境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公民。

2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抗逆力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与抗逆力培养融合度低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抗逆力培养的融合存在明显不足。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聚焦于课程知识的传授,如道德规范、法律常识等内容,而忽视了抗逆力这一重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缺乏对抗逆力培养的明确指向和具体要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讲解“团结合作”这一主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强调团结合作的意义和方法,没有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抗逆力培养元素,如让学生在合作中面对分歧和困难时如何坚持、如何调整心态。

2.2 教学内容缺乏抗逆力培养深度挖掘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与挫折、困难相关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抗逆力培养价值。他们往往只是按照教材的字面意思进行讲解,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挫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比如,在讲解“面对失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勇敢面对失败,但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失败中的表现,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计划。

2.3 教学方法不利于抗逆力体验生成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难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改变,不利于抗逆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勇敢面对困难”这一主题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勇敢的意义和表现,而没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面对困难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3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教学策略

3.1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抗逆力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抗逆力,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明确抗逆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如让学生了解挫折的普遍性,掌握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方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3.2 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拓展抗逆力培养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力培养资源,教师要深入挖掘,拓展相关内容。教材中关于道德品质、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都与抗逆力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比如,在讲解“诚实守信”主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坚持诚实守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因诚实而遭受误解、因守信而失去某些利益等。

3.3 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抗逆力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抗逆力,教师需要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抗逆力体验。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挫折情境,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应对自然灾害”时,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火灾等灾害的模拟演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

3.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促进抗逆力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抗逆力发展。评价内容应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反应、应对策略和坚持精神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除了看学生对知识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在讨论挫折相关话题时的参与度、思考深度以及提出应对挫折方法的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抗逆力以完善自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可行性的工作。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抗逆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抗逆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指向法治观念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J]. 杨钟志. 华夏教师 ,2023(29)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策略探析[J]. 林志强. 新课程导学 ,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