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组协作模式在小学美术创作课中的实施效果与改进策略

作者

刘真灵

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校 重庆  401121

前言:

小组协作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协作和互相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地引入到小学美术创作课上,既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也能够为思维碰撞、经验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小组协作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组织形式不够丰富以及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入手来做出进一步改进,以此来为教学成果提供保障。

一、小组协作模式在小学美术创作课中的实施效果

(一)积极效果

首先,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以“梦幻的城堡”这节课为例,学生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将各自对“梦幻”的理解分享出来,同时联系城堡功能、色彩和造型来充分发挥想象。比如:某小组提出了将城堡设计成“糖果主题”这一创意,成员分别负责完成建筑结构绘制、甜蜜色调调配,以及糖果装饰设计等任务,最终呈现的作品做到对夸张造型、明亮色彩的有机融合,将独特创意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小组协作可让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并在交流中突破个人思维局限,将更多的灵感火花碰撞出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

其次,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沟通能力。比如:以“卵石动物造型”这一手工课来讲,小组成员可分工完成卵石收集、清洗、绘画和组合。在组长协调进度、绘画能手完成造型设计,动手能力强的成员完成组装的过程中,做到了科学分工,也正因如此,更多的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组员意见,遇到分歧的时候,可以耐心的协商解决。

最后,可透彻理解文化,实现知识共享。在小组协作中,成员们可在交流分享中增加对更多文化的认知。如,以“湖南蓝印花布”这一课程为例,各小组就可在资料查阅、纹样特点的分析当中设计出更独特的印花布图案,并将个体知识合理地整合为小组智慧,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产生深刻认识 [2]。

(二)现存问题

首先,在小组分工上还存在一些有待优化的地方;其次,时间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特别是仓促拼凑作品的情况经常出现,会给创作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最后,评价机制有待优化,大多都将小组整体成果视为重点,未对个体贡献做出考虑。

二、小组协作模式在小学美术创作课中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小组组建与分工

通过异质分组来实现优势互补。教师可基于对学生美术技能、学习能力与兴趣特点的综合分析来做好小组划分,以此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在绘画、创意构思等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以“奇妙的爬行”这节课为例,就可以在教学中将擅长色彩搭配的学生,还有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和拥有很多创意的学生放在一组,以此来做到能力互补,以此来将小组协作模式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3]。

明确角色,实现动态轮换。可在美术创作课上,联系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来为其设定具体的角色,如,组长、材料员,以及汇报员等等,且要定期轮换。比如:以“卵石动物造型”为例,组长要围绕创作主题来及时地将组员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记录员则要认真倾听将大家提出的设计思路整理出来,材料员则要进行卵石、颜料的收集,汇报员要将成果以适合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都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职责,将自身优势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且都能够有新的收获与成长,促进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重视过程指导和时间管理

首先,要注重任务清单的制定,将时间节点细化好。教师要基于对小学生现阶段美术基础、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为每一期创作主题设计适合的任务清单,特别是对于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以及成品制作等环节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以此来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比如:以“我设计的一本书”为例,就可以要求小组在十分钟内将书籍主题讨论好,然后在十五分钟之内将草图绘制完成,以此来促进小组协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帮助学生们突破创作难点,让每个组员都有新的收获。

其次,注重教师巡回指导,做好及时干预。在小组协作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实际,对各小组的具体进展与成员们的具体表现做出细致观察,其中若发现有偏离主题、分工冲突等问题出现,教师要及时介入,以免影响后续协作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比如:以“童话里的小屋”为例,若发现某小组在设计中出现因为意见不合而停滞不前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大家通过“投票表决”“折中方案”等方式来将分歧解决好。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要注重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有机融合。可围绕参与积极性、协作态度等不同维度来对学生个体做出评价。同时,还要从创新性、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来做出整体评价。比如:以“有趣的鞋”为例,在创作评价实施中,除了要对小组设计的“机器人鞋”的整体创意给予认可,还要对在“发光装置”设计中提出创意的学生给予单独表扬。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创作课上,小组协作模式的实践价值是非常显著的,不论是艺术素养培养,还是综合能力发展上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通过对分组策略、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化,能够促进小组协作实效性的显著增强。基于此,为了构建出更生动高效的美术创作课,应重视起小组协作模式的创新应用,为美术教学带来更多活力,让小组协作深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亓峰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创意实践活动的实施——以“陶泥的世界”为例 [J]. 新课程 , 2025, (09): 67-70.

[2] 甘露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策略——以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奥运精神”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 2025, (06): 93-96.

[3] 杨婧璇 . 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元化美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以人美版一年级美术课“最爱中国红”为例 [J]. 成才 , 2025, (04): 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