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及实施路径
高莉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2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设计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以幼儿为中心的经验建构。课程生活化作为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重要教育理念,日益受到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 5—6 岁阶段,幼儿具有强烈的生活模仿欲望和动手探索需求,将真实生活元素融入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认知结构,培养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将围绕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和实施路径展开分析,结合教育实践案例,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助于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认知水平。例如,在参与家庭角色扮演游戏时,幼儿通过模拟家庭成员的互动,理解社会角色,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此外,生活化课程强调动手实践,如参与烹饪、园艺等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精细动作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
幼儿阶段是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化课程能够有效满足这一阶段幼儿的成长需求。通过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幼儿在亲切、熟悉的氛围中学习,减少了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增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例如,在课堂上引入家庭常见物品进行教学,幼儿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生活化课程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此外,通过参与集体生活和合作性活动,幼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促进社会性发展,满足其全面成长的需求。
(三)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生活化课程通过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幼儿园,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例如,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参观、节日庆祝等活动,使他们接触多样的社会文化,增进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此外,生活化课程鼓励幼儿参与家庭事务,如整理房间、烹饪简单食物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责任感。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一)构建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
在构建课程内容时,幼儿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开发贴近生活的教学主题,使课程更具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例如,以“超市购物”为主题,教师可组织幼儿模拟购物情景,通过设置“收银台”“货架”等区域,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分类、计数、货币的简单运用等知识。通过这一过程,幼儿不仅掌握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交往技巧,还增强了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再如,在“春天来了”主题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校园或附近公园观察动植物的变化,采集树叶、花朵、小昆虫等自然材料,并结合这些观察内容进行绘画、讲述或科学探索活动。这样的课程内容紧贴季节变迁和生活现实,让幼儿在体验中建构认知,在表达中发展语言,在动手中激发创造力,实现综合性的学习。
(二)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
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环境不仅是“隐性课程”,更是启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教师应在环境创设中突出生活元素,打破“教师—课堂”固定格局,营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室设置“家庭体验角”,模拟厨房、客厅、洗衣间等场景,配备实物玩具如扫帚、刷子、锅碗瓢盆等,让幼儿自由操作、模拟生活,从而提升其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此外,户外环境的生活化布置也非常关键。可以开辟“小农场”或“阳台花园”,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如种蔬菜、养小动物、观察植物生长等。以广州某市级示范园为例,他们设立了“自然角落”,种植香草植物并定期组织“香草主题日”活动,让幼儿通过采摘、清洗、调配香料等过程,学习食材分类与气味识别,既培养了观察能力,也增强了与自然的联系。这种生活化环境构建,不仅拓宽了幼儿的学习空间,更唤起了其对真实世界的兴趣与探索欲。
(三)强化教师对生活化课程的理解与实践
教师是生活化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课程质量。因此,幼儿园应不断提升教师对生活化课程的理解与实施能力。一方面,园方需组织系统培训,如“生活化课程设计工作坊”“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会”,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课程开发与生成性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反思与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提升课程设计的个性化和灵活性。例如,江苏一所实验幼儿园推行“生活课程观察日志”,要求教师每天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生活行为细节,如“谁今天在尝试系鞋带”“哪位幼儿尝试自己倒水喝”,通过这些真实记录,教师更容易捕捉生成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或提供支持策略。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偶发事件,如幼儿跌倒、争抢玩具等生活情境,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和表达情绪,这种即时的教育行为正是生活化课程的鲜明体现。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化。通过构建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创设生活化的环境、强化教师的课程理解与实践能力,并在家园合作中实现资源整合,生活化课程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需持续优化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机制,加强师资培训与家庭支持,真正实现课程与生活、学校与家庭的深度融合,为幼儿创造更加真实、有趣、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马青梅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分析 [J].知识文库 ,2023,(11):190-192.
[2]雷彩银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J].学前教育研究 ,2022,(07):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