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后改善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王纯洁
平阳县中医院 浙江温州平阳 325401
[摘要] 目的:探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88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新式组(强化康复护理)与传统组(常规护理),每组 44 例。借助 Fugl - Meyer 量表评估肢体功能、SF - 36 量表衡量生活质量、Barthel 指数评测自理能力,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新式组在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评分上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强化康复护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
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由其引起的偏瘫后遗症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偏瘫是影响病人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干扰病人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的重要因素[1]。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偏瘫病人的救治和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复健领域,虽然以疾病的观察和基本照护为主,但对于病人的康复效果并不明显。然而,近年来兴起的以系统性和针对性为特点的康复训练方法——增强型康复护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早期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激活神经重塑,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2]。因此,本项目拟以脑梗塞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1月4日期间在平阳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同时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而无法配合护理干预,以及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新式组与传统组,每组各44例。新式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45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8.5)岁;传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处于42至76岁,平均年龄为(61.2±8.1)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良好的可比性 。
1.2方法
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涵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病情变化,做好口腔、皮肤清洁等基础护理工作,准确进行用药指导,详细说明药物功效、用法、不良反应等,以及依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制定科学饮食计划的饮食护理等。
新式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强化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的48小时内,立即开展康复训练,定时为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摆放床上良肢位,保持肢体关节功能位。依据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初期进行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每个关节活动4次,每天2组,随病情好转,依次开展坐起、站立、步行等主动运动训练。同时鼓励患者进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全程耐心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每周至少3次,介绍康复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并定期每月2次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康复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
1.3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肢体功能:干预前:传统组为(31.65±5.02)分,新式组为(32.12±4.88)分。t = 0.463,P >0.05。
干预后:传统组为(53.28±6.54)分,新式组为(69.45±7.21)分。t = 11.372,P<0.001,新式组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活质量:干预前:传统组为(49.98±6.01)分,新式组为(50.56±5.89)分。t = 0.487,P >0.05。干预后:传统组为(66.45±7.88)分,新式组为(79.12±8.03)分。t = 8.073,P<0.001,新式组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理能力:干预前:传统组评分为(29.76±4.63)分,新式组为(30.35±4.48)分。t = 0.634,P >0.05。干预后:传统组为(43.15±5.95)分,新式组为(59.08±6.32)分。t = 12.456,P<0.001,新式组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患者神经症状停止恶化后48 h内立即启动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开展相关干预,可快速活化神经传导通路,提高神经重塑能力,为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坚实基础。
在身体功能训练部分,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为病人量身定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开始的时候,要以被动运动为主,每天要做2-3组,每一个关节要做3-5次,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当病人的身体情况逐渐改善后,可以适当的增加坐立练习、站立训练、步行锻炼等积极的运动项目,以便更好的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是根据病人的实际生活需要而进行,从最基本的穿衣洗漱等基本动作开始,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得到恢复,生活独立性得到明显的加强[4]。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护士要进行积极的、深度的交流,将成功的康复病例分享出来,让病人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令病患康复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就此让患者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另外,定期为病人及其家属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专门材料,提高他们对康复护理的认识和关注,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环境,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本研究借助Fugl - Meyer量表评估肢体功能、SF - 36量表衡量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测自理能力,以满分100分且分数与能力正相关的量化方式,深入剖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状态。在护理起始阶段,两组各项评分相近,无统计学差异。但经护理干预后,接受强化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在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评分上,均远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一结果确凿地彰显了强化康复护理的显著成效。
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加强康复护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 许义香,彭爱琴. 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临床康复护理效果影响[J]. 智慧健康,2024,10(6):194-197.
[2] 赵丹.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强化性康复护理对其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7):58-59.
[3] 黄立琼. 强化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3-44.
[4] 林思.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8):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