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童心:幼儿园课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
钱澄仪
南通市小海街道幼儿园
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知识轻体验”等问题,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参与的学习内容,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生活化课程设计,让传统文化“活”在日常细节中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贴近生活本身。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入手寻找文化痕迹,把抽象概念变成他们能摸到的东西。“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可以这样做:春天安排孩子种花草,看看植物怎么长出来,理解“惊蛰”讲的生命苏醒。夏天搞“端午粽香”活动,孩子有机会包粽子挂艾草,亲身接触节日习俗里的健康道理。秋天带孩子摘果子,做秋日记录本,体会“秋分”收获的快乐。冬天弄“冬至饺子宴”,孩子就能明白“数九”习俗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节气文化这样放进日常,孩子是在真实经历中感觉时间流动、自然规律,不是硬背名字。传统节日成了生活化课程的关键。拿春节来说,“年味探索”主题周可以这样设计:周一玩“年货大采购”角色扮演,在模拟超市认识春联灯笼这些年俗物品。周二做“剪窗花”手工,折纸裁剪的动作能练小手灵活性。周三开“年夜饭”美食分享会,鼓励孩子从家带一道传统菜,说说菜的意思和怎么做。周四组织“舞龙舞狮”体育游戏,用彩带纸箱做简单道具,协作意识可能获得发展。周五演“拜年礼仪”情景剧,学拱手礼说吉祥话这些交往规矩。节日教育分阶段多形式,单一活动没意思的问题解决了,孩子持续参与,春节的完整印象也就慢慢有了。
二、多维度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动”在身体力行中
幼儿接触世界的方式,依赖直接的感官体验与动手操作。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设计游戏化、艺术化、探究化的活动形式是关键。比如“传统游戏大闯关”活动,教师安排“投壶”、“蹴鞠”、“跳房子”等游戏区域。“投壶”要求幼儿在一定距离外投入箭矢,这个动作本身能训练协调能力,游戏中蕴含的“礼射”文化,其“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修身理念自然被感知;“蹴鞠”比赛通过分组对抗展开,团队协作意识得以培养,同时教师点出足球雏形实际源于中国古代蹴鞠的事实,文化自豪感随之增强;“跳房子”游戏地面方格绘制不同图案,幼儿跳跃其间,无形中接触了“八卦”、“九宫”这些传统数理概念。艺术创作同样是幼儿理解文化的重要出口。“非遗工坊”活动里,邀请民间艺人到场展示剪纸、扎染、皮影技艺效果明显,幼儿通过观看、模仿然后创造作品。剪纸活动里,教师拿出“年年有余”、“双喜临门”这类传统图案,解释其象征含义后,孩子就能使用安全剪刀裁剪自己喜欢的形状;扎染过程中,布料经过折叠捆扎再浸入染料,最终染出独特纹样,亲自实践后“青出于蓝”的工艺智慧便有了体会;制作皮影使用硬纸板绘制角色,装上操纵杆后就能表演《西游记》或《武松打虎》故事片段,光影艺术与传统叙事的结合由此被感受到。活动过程无疑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一层,幼儿在创作时也逐步理解了传统文化蕴含的审美逻辑。
三、家园社协同育人,让传统文化“融”在多元互动中
家庭教育构成幼儿文化认知的初始场域,幼儿园需协同家长构建稳定教育同盟。具体操作可设计亲子文化主题活动,例如“传统故事会”中家庭成员共同筹备《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叙事文本,借助道具模拟与情境再现实现道德认知培养;“家风分享会”环节由家长阐释家族沿袭的“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训诫,帮助幼儿建立行为规范认知;“民俗体验坊”通过家庭协作完成“制作香囊”“编织中国结”等工艺实践,在情感联结中传递非物质文化基因。园方同步建立“文化成长档案”,系统记载幼儿在双重场域的文化习得轨迹,通过定期双向反馈机制形成定制化教育策略。社区空间延伸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载体。教师组织实地探访博物馆、文化馆及古建筑遗存,如在青铜器展陈场所开展器物识别活动,引导观察“饕餮纹”“云雷纹”视觉符号的象征体系,接触仿制器具感知古代铸造智慧;古村落考察时安排长者口述采集,记录传统民居营造逻辑并通过空间绘图理解“因地制宜”营造哲学;参与庙会期间观察“糖画”“面人”“草编”等工艺流变,采用黏土材料进行创作仿制,体悟传统匠作的价值内核。此类实践突破物理围墙限制,使传统文化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获得具身体验。
综上所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在于“浸润”与“体验”。通过生活化课程设计,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多维度体验活动,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幼儿可操作、可创造的学习内容;通过家园社协同育人,传统文化不再是幼儿园的单向输出,而是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乔丽花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J].教育科学论坛 , 2025,(23): 78-80.
[2] 沈爱祥, 马仕仙, 任晓春. 幼儿园传统纹样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向 [J]. 学前教育研究 , 2025,(07): 74-78.
[3] 孔纯翠 , 孔祥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 [J]. 华夏教师 , 2025,(05):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