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风险管理的住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作者

张振涛

安徽省成思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安全施工管理不仅关乎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当前多个环节仍存在较高事故风险,需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将安全管控融入施工各环节,能够显著提升事故预防能力,降低安全隐患,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由之路。

1 住宅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与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住宅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种交叉多、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和安全隐患。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施工管理不仅关乎工程质量与进度,更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住宅建筑施工中存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多发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工期延误,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和社会稳定。通过系统的风险管理可以提前识别潜在危险源,评估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事故概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能够规范作业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提升应急能力,为工程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随着住宅建筑向高层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施工难度和风险系数持续增加,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施工管理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保障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基于风险管理的住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安全施工管理覆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识别潜在风险,在施工准备阶段完善防范措施,在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在竣工验收阶段评估管理成效。管理对象应包括所有参建单位和作业人员,管理范围需涵盖所有施工工序和作业环境,管理内容要涉及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设备管理、现场监督等各个方面。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障。同时要注重全员参与,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性原则还要求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通过系统性思维和方法构建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2.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强调安全施工管理要遵循客观规律,采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风险识别方面运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科学方法,在风险评估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在风险控制方面依据工程特点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数据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技术措施要符合工程实际和行业标准,防护设施的设置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作业特点,教育培训要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的实际需求。科学性原则还要求不断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保持安全管理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2.3 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要求安全施工管理要适应工程建设的动态变化特点,根据施工进展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由于住宅建筑施工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预定的管理方案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完善。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新出现的风险因素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安全管理制度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预留调整空间,避免僵化管理影响施工效率。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合理分配管理资源。对特殊工序和关键环节要重点关注,对常规作业可适当简化程序,实现精准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统一。

3 基于风险管理的住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3.1 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完善

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需要制定涵盖各环节、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度设计要明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的责任链条。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新进场人员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对特殊工种进行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更新学习。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不同检查形式的要求和频次,建立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制定作业许可制度,对高危作业实行审批管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流程优化方面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管理效率,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的电子化流转和实时监控。通过制度与流程的系统构建,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为施工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3.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的实施与监督

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重点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个方面。人员管理要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行为规范,推行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开展安全行为观察与沟通,建立安全奖惩激励机制。设备管理要严格进场验收和日常维护,特种设备必须证照齐全并定期检测,小型机具要确保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有效。环境管理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保持通道畅通和作业面整洁,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监督机制方面要实施多层次的监督检查,项目经理带队开展定期综合检查,安全部门组织专项检查,监理单位履行监督职责,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同时要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监督作用,应用视频监控、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提升监督效能,通过措施实施和监督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安全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3.3 安全施工管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科学完备的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故的重要保障,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潜在风险编制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预案编制要明确应急组织体系,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和现场处置小组,细化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针对常见事故类型制定专项处置方案,如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事故的现场急救和处置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包括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可用。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明确内部报告程序和外部求援渠道,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针对不同场景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后要及时评估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完善预案内容。通过持续改进应急预案和提升应急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程度,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最后一道防线保障。

结束语

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从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应急保障形成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住宅建筑工程安全管控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科学识别风险、动态调整策略和强化责任落实,能够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宇晗.基于风险管理的住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策略[J].居舍,2025,(26):141-144.

[2] 陈锁.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策略[J]. 居业,2025,(06):191-193.

[3]魏成武.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安全管理分析[J].居舍,2025,(18):153-156+164.

[4]孙莉.住宅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技术[J].中华民居,2025,18(01):139-140.

[5]刘豪,田晓春,李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23,(0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