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徐延强 杜龙祥 张玉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胜利分公司车辆管理中心257000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除直接原因中的各方事故责任人过错行为外,在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间接因素也对事故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 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不仅要认真分析每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还需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对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进一步查找安全隐患、管理漏洞及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整改问题和追究责任。
1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1.1 驾驶员行为因素
驾驶员的不合理行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缺乏应对复杂交通环境的能力;三是驾驶员存在违法行为,如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驾驶员的这些行为不仅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还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2 行人因素
行人因素同样是道路交通事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于行人对车辆的运行特性和道路交通规则缺乏足够认识,经常无视交通规则,如肆意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行人的这些行为不仅将自身置于险境,也大大增加了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对道路整体安全构成威胁。
1.3 机动车因素
机动车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部分机动车存在技术状况不良、维护不当等问题,增加了事故风险[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存在故障或磨损严重;二是车辆超载、超员现象普遍,导致车辆性能下降;三是部分车辆存在非法改装、拼装等问题,不符合道路行驶要求。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失控、侧翻等危险情况,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1.4 交通管理因素
交通管理因素也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交通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导致部分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违法违规行为频发。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交通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查处不严;二是交通监管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疏导;三是交通法规宣传不到位,部分驾驶员对交通法规缺乏了解或认识不清。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从而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风险。
2 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驾驶员培训与管理
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模拟驾驶、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为驾驶员提供更加直观、逼真的培训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路况,使学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与安全意识。同时,网络学习平台还能为驾驶员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丰富的教学内容,使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学习,保证培训的效果。通过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定期监测与评价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驾驶习惯。如采用车载监测系统采集行车信息,对驾驶人的车速、制动频率、转弯半径等行为进行分析,并与记分体系相结合,为驾驶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与改进建议。通过对驾驶员进行动态评价,既能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又能促进其在日常驾驶过程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2 改善道路景观设计
高质量的景观设计,能够促进自然景观和公路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乘客和驾驶员带来一种美感和舒适感。除此之外,从交通心理学层面分析,公路景观的设计质量,还会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影响整个道路的行车安全性。相关行车实践证明,在部分空旷区域中如果设计长直线,整体景观较为单一,就无法对公路中车辆驾驶员的视线进行合理诱导,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爆发几率。为此在进行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自然和公路相协调的原则,使公路周围的驾驶环境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积极影响,进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3 完善车辆维护与检查制度
所有的汽车都应定期检查,包括刹车系统、轮胎、车灯、引擎等。可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权威。另外,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车辆维修记录数据库,便于管理部门及车主对维修历史进行查询与追溯,保证汽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车载诊断系统(OB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智能监测设备可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的实时监控。该装置能自动记录车辆运行情况,发现隐患,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管理平台向车主发出预警,提醒车主维修保养。这种实时监测不但可以提高车辆维修的及时性,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通过定期举办的安全培训及宣传活动,让车主认识到车辆保养的重要性,并促使车主自觉遵守保养条例。同时,建立一套汽车维修激励机制,对定期维修、检测合格的车主给予奖励或优惠政策,鼓励广大车主积极参与汽车安全管理。这样的社会参与,不但提高了车主的责任意识,而且营造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2.4 制作交通安全标志板
采用质量符合规定的材料制作交通标志板。施工人员要拼接好标志铝板,确保标志板稳定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在不同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不同,越高等级的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越快。因此,针对不同等级的公路,标志板平面尺寸要依据不同公路等级提升要求,保证标志板质量可以满足公路建设要求[6]。公路交通标志板常用的拼接方式有铆接和焊接两种,具体采取哪种施工方式,应当依据公路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如果对交通标志板平整度有着较高要求,应采用铆接方式进行拼装。但是,铆接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工期长,施工效率较低,甚至无法在工期内竣工。焊接操作相对容易,而且所采用的材料不易发生腐蚀。因此,若对交通安全标质板面平整度要求较低时,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能够快速完成施工,缩短工期。
2.5 涂敷交通标线
施工人员在涂敷交通标线期间,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协调作业,选择空气湿度适宜的天气施工,保证路面清洁。同时,还要控制涂敷作业中采用材料的温度,保证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完成涂敷交通标线后,要检查其质量,一旦发现其质量不达标,要立即处理。如受温度影响,路面未完全干燥,同时,受空气湿润度较大影响,交通标线就会出现气泡,针对这一现象,要烘干路面,选择合理时间施工。或在涂敷路面时,如路面出现不平整情况,要控制推车速度,把控好施工中采用涂料的温度,提高交通标线质量。
结束语
通过对驾驶人的培训、养护、路况、交通管理以及公众意识的全面分析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同时,要通过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合作,把交通安全文化推广到更深层次,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公共交通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美梅.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汽车周刊,2025(01):53-54.
[2]王勇,杨帅.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与预防[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32):153-154.
[3]左诚.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1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