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护理对策及价值探讨

作者

史波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TA)检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血管、心脏供血情况是否正常,多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虽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但较多患者会在检查过程中产生较为激进的心理和生理性变化,可见焦虑、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具体表现,直接影响检查质量,包括产生成像伪影等[1]。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因此机体整体的应激调节能力较弱,会对检查结果带来更大的影响,基于此,需加强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因素,促进检查顺利进行并获得高质量的扫描图片 。本文旨在分析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护理对策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集70 例行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高龄患者为分析对象(收治时间:2024 年1 月至2025 年5 月),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5 例/组。

对照组:男/女=20/15;年龄 75~85(80.14±3.32)岁。观察组:男/女=18/17;年龄 75~88(80.27±3.11)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P>0.05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晰;(2)心率、血压可测;(3)因疾病诊疗需要进行冠状动脉CTA 检查。

排除标准:(1)疾病中晚期,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三个月;(2)存在认知障碍;(3)基线资料不完善。

1.3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检查前,提醒患者禁止喝酒、喝咖啡和吸烟,预防神经和心脏产生抑制或兴奋表现,叮嘱患者少喝水,告知具体的检查时间,检查前两小时开始禁食,排空大小便,摘除所有含金属材质的物品。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按照检查要求,将监护电极贴在患者胸前,指导患者上举双手,套管针和高压注射器相连,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及时说明。检查后,套管针保留,协助患者慢慢坐起并到休息室留观半小时,无不良反应后,套管针拔除,针孔按压五分钟,提醒患者多喝水以排出造影剂。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1)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况及用药情况,稳定心率、降压药物可继续服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需在检查前48h 停服,密切关注血糖,或于医生指导下更换降糖药物,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实施药物过敏试验,针对心率较快的患者,遵医嘱在检查当天晨起后服用25mg 倍他乐克,和患者积极沟通,预判检查前和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的应激源。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检查相关知识,说明做造影剂过敏试验的目的、造影剂注射后可能会产生的生理变化,如一过性发热感,均为正常表现,介绍检查流程,强调检查安全性,指导患者做呼吸训练,包括屏气、吸气技巧,检查前静坐 15min 左右;(2)检查中。完成药敏试验后,继续观察20min,未见不良反应再协助患者转移至检查室,并协助其在检查床上平卧,适当调整获得一定的舒适度,采用温馨且具有亲和力的语气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说明大概的检查时间,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造影剂推注前告知患者身体可能会有发热感,但属于正常现象,保持放松的状态即可,高压注射器启动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引导患者放松身心,根据指令配合呼吸;(3)检查后。套管针保留,搀扶患者到候诊室休息留观,套管针拔除后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多喝水促进造影剂尽快排出,告知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时切勿过度紧张,积极配合处理即可。

1.4 分析指标

检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对比两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生率,血压升高标准:收缩压较平时高20mmHg 以上,心率加快标准:心率较平时高10 次/min 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8.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 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n(%)]采取χ2检验, P<0.05 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可见,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表1 生理状态[n(%)]

3 讨论

冠状动脉 CTA 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冠状动脉疾病的常用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安全性[3],但一些患者可能由于是第一次做该项检查,或是害怕造影剂注射痛等其他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检查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高龄患者,多存在多疑、孤单、悲观等负性心理,加之身体因素的影响,更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基于此,需在检查前、中、后加强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是按照检查的常规流程开展护理活动,未充分考虑到高龄患者的特殊性,在其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检查前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并和患者充分沟通,纠正其错误认知,进行呼吸训练,对检查过程的顺利开展有利。检查过程中,持续关注患者状态,减轻应激反应以及减少意外事件。检查结束后,延长按压时间预防皮下淤肿[5],继续观察心理以及身体状况。研究中,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能进一步稳定患者生理状态,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充分考虑高龄冠状动脉 CTA 检查患者疾病史、用药史、机体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能减轻患者应激表现,提高检查顺利度。

参考文献:

[1]李芸.同质化护理在冠状动脉 CTA 检查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对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学,2024,54(8):1018-1021.

[2]王建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患者的配合度及心理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5,44(5):103-106.

[3]邓金花,吴建青,王媛媛,等.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CTA 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3):99-101.

[4]单惠萍,沈小英,刘虎,等.可视化移动视频指导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3,29(3):326-329.

[5]陈海红,易涛玲,李文琴,等.心理疗法对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心理情绪及检查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0):310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