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联动:特级教师工作坊引领校本教研创新路径的实践
何理连
贵港市港北区中山小学 537100
一、政策驱动与校本突围:探索教研新模式的必然性
国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将“科研兴教、强师提质”列为战略核心。《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强化校本教研实效”,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强调发挥特级教师示范作用,贵港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部署依托名师工作坊构建“问题-研究-实践-推广”一体化路径,直指基层学校教研系统性不足、成果转化难的痛点。
我校结合《中共港北区委员会港北区教育局2025 年工作要点》响应政策,直面三大发展瓶颈:教师队伍年轻化致教研能力薄弱,需通过工作坊研修与专家指导加速成长;管理机制待优化,需推行“深入一线”工作法,强化领导班子凝聚力与教师“思想力、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四力;教改需系统推进,建构“一核四模”数字化校本教研模式,实施“教育铸魂强师”行动,推进“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教研组”四名培养工程,加强“校长、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六支队伍建设。
但实践中存在深层矛盾:教研碎片化缺乏整合引擎、科研成果转化不畅、教师内生动力不足。传统模式难破困局,亟需以我校陆惠美特级教师工作坊为枢纽,整合管理赋能、骨干引领与“一核四模”数字化资源,构建贯通 “问题-研究-实践”的创新路径。 “三维联动”策略由此而生,旨在破解系统性难题,驱动科研兴校与教育品牌跃升。
二、三维联动与机制创新:创新路径的系统化构建
三维联动与机制创新主要通过主体联动、内容联动、成果联动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为教育创新路径的系统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主体联动:打造多元协同的教研共同体
学校主要以“特级教师引领;跨学科团队协作;校际资源整合”三位一体的主体联动,构建多元教研共同体。
特级教师引领:学校将陆惠美广西特级教师坊主及校本坊员作为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采用“坊主引导坊员——坊员带领骨干——骨干辐射科组”闭环式教研路径,在主体联动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示范课活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直观地展示给其他教师,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教学范例;在课题指导方面,凭借丰富的科研经验,帮助教师明确研究方向、梳理研究思路,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师徒结对则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跨学科团队协作:学校综合科的教研是个大难题,一是学科类型过多,二是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为此,我们采用“专职带领兼职”或“学科互交”的方式开展学科融合教研,促使教师们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审视教学内容,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校际资源整合:为进一步拓宽教研的视野和渠道,主要通过区域教研联盟,加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内容联动——建构教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痛点和难点,如“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高效的作业、如何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实施争章评价方式等。内容联动模式从这些教学痛点出发,设计专题讲座,将其提炼为学科或年级的科研课题,引导教师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期末并通过“一期一反思”的方式,形成教育教学校本资源库。不仅能够解决当下的教学问题,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提倡骨干教师带领团队使之形成县级、市级的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从“教育教学问题(教学内容)” 到“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内容)” 再到“形成课题研究(课题内容)最后解决教学问题” 教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路径的闭环。
(三)成果联动——闭环式的转化推广
成果的辐射应用是成果联动的关键环节。在校内,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教研研讨课、推门听课、资源库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应用这些成果,推动“人人上好一节课”的发展、促进校内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区域层面,通过举办教研活动、开展送教活动等方式,将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共享,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教育的协同发展。
三、实践案例与典型经验:创新路径的具象化呈现
在推进“三维联动”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中,我校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构建起立体化、数字化的校本教研体系。依托希沃信鸽数字化平台搭建多维度联动的教研中枢,创新形成“一核四模”校本教研模式:“一核”即围绕“聚焦教学问题,设计教研主题”的核心任务,“四模”分别为 “一主六步问题导向型” “一点四课知识建构型” “3+5 能力进阶型”“1+1 双轨研修型” 。该体系通过多元路径协同发力,有效拓宽教师专业成长渠道,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筑牢理论与实践基础。
以实践印证体系效能,本学期立项的港北区课题《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元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与思考》便是典型范例。课题研究深度融入“三维联动”教研框架,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AI 赋能课堂教学”等核心主题,开展了系统性教研探索。
在具体实施层面,学期初以陆惠美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为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轨赋能机制:邀请广西师范大学郝琦蕾教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与课题申报》线上专题讲座,聚焦理论前沿与科研方法;工作坊本校李咏乐副校长以《弘扬教育家精神:立足课堂教学做教育信息化的践行引导者》为题开展线下讲座,强化实践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渗透,有效提升教师教学问题提炼与课题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讨,系统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依托“校级研究课—学区教研活动—贵港市教研活动”三级联动平台,以“两节课堂教学课例展示+单元教学阐述”的立体化呈现方式,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可视化成果,并通过参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竞赛,完整呈现“三维联动”教研模式从问题诊断、策略研发到成果推广的全链条实施路径与实践效能。
“三维联动”校本教研创新路径促进“一核四模”校本教研模式的形成,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但我们也深知,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业,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维联动”模式,持续完善“一核四模”校本教研体系,积极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
课题信息:贵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课题重点课题《数字教育视域下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2024 年 4 月立项,课题编码为 2024230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