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优势与技术探究

作者

李青

身份证号码:342222199405023674

引言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煤矿开采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亟待提升等现实挑战。传统机电设备依赖人工操作,存在决策滞后、故障率高、能耗冗余等弊端,已难以适应智能化矿山建设需求。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迭代升级,自动化控制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一、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优势

1.1 提高生产效率

在传统煤矿开采中,机电设备依赖人工操作与调度,设备启停频繁、生产衔接效率低,常因人为操作延迟或失误导致生产中断。自动化控制通过智能算法与预设程序,实现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自动化综采设备可根据煤层厚度、硬度等参数自动调整采高、牵引速度,无需人工频繁干预。自动化运输皮带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煤量,智能调节运行速度,避免空转或堵塞,使煤炭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开采、运输、提升等环节进行全局优化调度,实现各设备间的无缝衔接与协同作业,减少生产流程中的等待时间,将煤矿整体生产效率提高 ,显著提升煤炭产量。

1.2 增强安全保障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瓦斯爆炸、顶板坍塌、机械伤害等风险时刻威胁矿工生命安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遍布井下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与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顶板压力、设备温度等。一旦数据超过安全阈值,系统立即触发多级预警机制,向地面控制中心和井下人员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应急措施,如切断电源、启动通风设备等。自动化控制实现了远程操作和无人化作业,例如无人驾驶的井下运输车、远程控制的掘进机,使矿工远离高风险作业区域,将人员伤亡风险降低。

1.3 降低运营成本

自动化控制从多个方面降低煤矿企业运营成本。在设备维护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技术,精准预测设备故障,变被动维修为主动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过度磨损和突发故障,使设备维修成本降低。在能源管理上,自动化系统可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节设备功率在煤炭运输量低峰期降低皮带运输速度,减少电能消耗,实现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自动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更新成本,综合来看,可使煤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1.4 提升管理水平

自动化控制系统如同煤矿生产的智慧大脑,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海量设备运行数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远程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能耗数据等关键信息,全面掌握煤矿生产全貌。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自动化控制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采购、安装、运行到报废,所有数据都可追溯和查询,便于管理者进行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借助自动化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快速调整生产策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推动煤矿企业向智能化管理迈进。

二、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探究

2.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所需要 “五官”。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瓦斯传感器等是常用的煤矿井下传感器,各传感器有着独特的原理与特点。压力传感器根据压阻效应来感受设备所承受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来监测液压支架承受的支撑力、管道流体内所承受的压力等;瓦斯传感器根据催化燃烧原理来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瓦斯气体。

2.2 PLC 控制技术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方便等特点,是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中枢“控制器”。PLC 以扫描工作方式按程序依次执行用户编程,实现逻辑判断、定时、计数功能。PLC 控制技术在煤矿实际应用中被应用于皮带运输系统、通风设备、排水系统等控制中。以皮带运输系统控制为例,根据传感器对煤量数据的检测,PLC 自动控制皮带开闭、调速;在通风设备方面,根据瓦斯浓度和井下所需风量,PLC 精准调整风机转速,满足通风需要。

2.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高速公路”。井下工业以太网实现了海量数据传输,具备大带宽、低延迟;光纤通信技术具备抗干扰性强、远距离传输等特性,保证了井下机电设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无线通信技术为移动类的设备和人员提供快捷的通信方案,例如井下人员可通过无线终端获取机设备工作时发出的信息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机电设备与地面控制中心的信息互通,地面人员可以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下发操作指令。

三、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对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整体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在使用自动化设备时配套不完善,来自不同厂家的自动化系统较为难以集成和数据共享,此外在自动化控制时系统不够稳定,很容易由于一些井下环境的影响从而致使一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传感器失灵、无线通信失效,等等,这些都极难实现良好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部分企业在设备使用和维护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相关人员的管理也不够重视,缺乏对自动化设备的人力机械和相关的维护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维修和维护不够及时。自动化系统也有因为需要技术管理的工程师和操作员的素养较高,然而对于煤矿生产认识不是很深,两者相辅相成而两者又很难实现这个良性的结合,所以这个技术人才的稀缺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动化技术的进一层的控制和应用。

3.2 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需多管齐下推动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增强设备兼容性与系统集成性。完善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组建专业维护团队,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与保养,引入远程诊断技术,缩短故障修复时间。

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凭借提升效率、保障安全、降低成本与优化管理的显著优势,成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传感器、PLC 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智能化开采提供了坚实支撑。技术自主创新不足、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仍待攻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度渗透,自动化控制将向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无人化迈进,持续推动煤炭行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峰 . 煤 矿 机 电 自 动 化 控 制 技 术 的 优 势 及 应 用 分 析 [J]. 能 源 与 节能,2022,(04):161-163.

[2] 贺 瑞 强 . 煤 矿 机 电 设 备 自 动 化 控 制 优 势 和 应 用 [J]. 内 蒙 古 煤 炭 经济,2022,(1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