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作者

孙艳丽

身份证号码:371328198710022524

一、引言

说明建筑渗漏问题对建筑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及用户使用体验的负面影响,强调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环节,点明研究该技术对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概述

1.1 防水防渗施工的基本概念

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手段,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卫生间、外墙等部位构建防水屏障,阻止地下水、雨水、生活用水等向建筑内部渗透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完整的防水体系,涵盖基层处理、防水材料铺设、节点密封等多道工序,确保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不受水侵害。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环境条件和防水等级要求,合理选择防水方案,以此实现对不同场景下渗漏水问题的有效防控。

1.2 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从结构安全层面来看,长期的渗漏会导致建筑结构中的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削弱结构承载能力,缩短建筑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引发结构坍塌等安全事故。在使用功能方面,渗漏会破坏室内装修,造成墙面发霉、地面积水,影响居住与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还可能损坏电气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1.3 防水防渗施工的特点

防水防渗施工专业性极强,涉及材料科学、建筑物理、施工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施工人员需精准掌握不同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如柔性材料的拉伸性与刚性材料的耐久性差异,才能合理选材与施工。其施工要求严格,基层平整度、含水率、节点处理等细节都会直接影响防水效果,防水防渗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温度过低会导致防水涂料固化缓慢、卷材粘结不牢,雨天施工则容易造成基层含水率超标,因此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二、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材料分析

2.1 沥青基防水材料

沥青基防水材料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主要原料,是建筑防水领域应用历史悠久的材料。沥青防水卷材通过在沥青中添加填充料、改性剂制成,常见类型有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涂料则通过添加稀释剂、增塑剂等制成,施工时呈液态,可冷作业,能有效填补基层细微裂缝,但耐老化性能较差,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易开裂,多用于地下室底板、侧墙等隐蔽部位的防水处理。

2.2 高分子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材料凭借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现代建筑防水的主流选择。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中,三元乙丙橡胶(EPDM)卷材以乙烯、丙烯共聚合成,具有卓越的耐候性,使用寿命可达 30 年以上,拉伸强度达 15MPa,适用于大型屋面、地铁隧道等重要工程。聚氯乙烯(PVC)卷材则具备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阻燃性,通过内增强或均质结构设计,可承受较大基层变形,常用于工业建筑地下室防水。

2.3 刚性防水材料

刚性防水材料通过提高混凝土或砂浆的密实性、抗渗性实现防水功能。防水混凝土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添加防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制成,如掺加UEA 膨胀剂的防水混凝土,能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堵塞毛细孔隙,抗渗等级可达 P8 以上,常用于地下室底板、侧墙等承受水压的部位 。

2.4 新型防水材料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防水材料,如纳米防水材料就是借助纳米级材料的一些特性,具有纳米的尺度以及超疏水和自洁等性能,喷洒在墙体表面可形成纳米级防水层,表面的水呈球状,在表面滚动,从而防止雨水的侵入,并且灰尘不容易沾附墙面,减少外墙的清洁次数;又如自愈合防水材料,这类防水材料是在防水材料中掺入微胶囊或者微生物,当防水层表面出现裂缝时,微胶囊会破裂,里面材料溢出,从而达到防水层自愈合的目的,或者是遇水后微生物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等填充微裂缝,进而达到自我修补的功能,延长防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三、建筑防水防渗施工工艺解析

3.1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工艺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须做到“防排结合、刚柔并济”,施工前重点做好基层处理,清理屋面,将屋面打扫干净,保证平整、干燥,无松动砂砾及油污等,杜绝积水,将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通过卷材防水层施工中常用的热熔法施工时先将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按弹线位置预铺,喷灯均匀加热卷材底面及基层,等到沥青熔化,呈光亮黑色时,迅速滚铺压实,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将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 ,做到接缝严密封口。

3.2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工艺

地下室长期受到水压力作用,因此,地下室防水要注重整体性、密封性和耐久性。当采取卷材防水时,一般采取外防外贴法,施工时在垫层混凝土上砌筑保护墙,先将防水卷材铺贴在垫层上及保护墙上,与主体结构外墙卷材进行搭接,卷材外侧砌保护墙以避免机械性损伤。当采取涂料防水时,基层应坚实、平整,对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由刮涂或喷涂的方法完成施工,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使涂层厚度均匀且不能小于 1.2mm ,喷涂施工后要进行喷雾养护,这样就能够确保在实际过程中,涂料中的活性物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活性物质结晶体的形成。当对地下室变形缝、施工缝等特殊部位进行防水施工时,可以采取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组合防水的方法,止水带要保证固定牢固,避免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发生偏移,这样也能够对地下水渗透的路径进行阻断。3.3 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工艺

卫生间面积小、管道集中,卫生间的防水工程做好节点部位的节点。在施工前,将地面及墙基层凿毛,提高防水层的粘结力,做水泥砂浆打底层,找坡排水。防水层施工完毕进行 48 小时闭水实验,查看楼上对应的位置是否会出现渗漏现象,合格后开始进行后续的装饰施工。

3.4 外墙防水防渗施工工艺

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问题主要是防止雨水侵入墙面以及墙面出现裂缝现象。首先墙面基层清理,去除墙面污垢、灰尘、油脂,对于墙面出现的空鼓、裂缝部分处理,墙面凹凸不平之处修补,用水泥砂浆处理。在建筑外墙上窗门洞口,在窗门框与窗门框连接之处涂抹填入防水密封胶,外层涂抹防水涂料且铺设耐碱网格玻纤,避免墙面窗门框处由于应力集中在门窗框附近形成应力裂纹渗水问题。

结语

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质量与使用寿命的核心。从材料选型到工艺实施,从基层处理到节点把控,每个环节都关乎防水效果。随着新型防水材料的研发与施工工艺的革新,需进一步强化技术规范执行与施工精细化管理,推动防水防渗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为建筑工程筑牢防水屏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 敏 杰 . 住 宅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中 防 水 防 渗 技 术 研 究 [J]. 中 华 民居,2024,17(09):165-167.

[2]宫振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