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车昔金

身份证号码:370302198310255412

引言

建筑渗漏是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会导致结构损坏、装饰层霉变、设备故障等,影响居住体验与建筑安全。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防渗漏施工技术愈发受到重视。研究建筑工程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对减少渗漏隐患、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保障建筑使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考察实际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理论基础

1.1 建筑渗漏的成因分析

建筑渗漏源于多环节缺陷的叠加。材料层面,防水材料性能不足或老化失效,如卷材接缝开裂、涂膜失去弹性,会形成渗水通道。设计层面,防水构造不合理,如排水坡度不足导致积水,或阴阳角未做圆弧处理引发应力集中,易造成局部渗漏;施工层面,操作不规范是主要诱因,如防水层铺设时基层未清理干净、搭接长度不足,或节点密封胶嵌填不饱满。环境层面,温差变化使材料热胀冷缩产生裂缝,持续雨水冲刷则加剧渗漏程度,长期侵蚀还会引发结构材料劣化,形成恶性循环。

1.2 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内涵与原则

防渗漏施工技术是通过系统性控制实现建筑防水功能的技术体系,核心是构建多层次防水屏障。其内涵包括材料选择的适配性、构造设计的合理性及施工工艺的规范性,通过阻断水的渗透路径保障建筑内部干燥。实施中需遵循四大原则:预防为主,在设计与施工阶段消除渗漏隐患;综合治理,结合材料性能与构造特点形成协同防水体系。

1.3 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应用面临多重现实阻碍。防水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干扰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对新型材料与工艺掌握不足,易因操作失误留下隐患。后期维护机制缺失,物业与业主对防水系统维护责任模糊,导致小渗漏发展为大问题。应对需从全链条发力: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材料质量追溯体系,严查不合格产品。开展专项培训,通过实操考核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规范工序操作。

二、不同建筑部位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2.1 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

屋面防渗漏施工要形成多层式防水构造。屋面基层作为施工基础,屋面板要打磨平整,清理杂物和浮灰,对于裂缝的出现必须填充修补材料压实,保证屋面干燥后进行基层处理剂施工。对于选择防水层方式一定要根据屋面应用性质,卷材防水要保证其铺设方向与搭接长度满足要求,然后进行铺贴,排除其中的空气让其充分粘结固定好。涂膜防水要分遍进行涂刷,前遍干燥后进行后遍的涂刷,保证涂膜厚度均匀。屋面节点构造尤为重要,要对屋面的檐口、天沟以及落水口等细节部位增加附加层,进行卷材收头密封粘贴,在完成后用密封胶密封卷材。形成适宜的排水坡度,保证屋面渗水可以快速地排出,避免积水现象导致防水层被浸透。

2.2 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墙面防水工程不仅要考虑其结构的不透水性,同时也需要保持其排水系统的畅通性。砌墙施工过程中要求墙体灰缝砂浆饱满,采取三一砌筑法砌墙,杜绝通缝现象;现浇混凝土墙面要求其振捣密实,杜绝蜂窝麻面现象,在拆模后及时对缺陷进行补救。施工墙面抹灰分为底层抹灰和面层抹灰,每一层的抹灰厚度需符合规定的施工要求,在墙面施工时,每隔一定距离预留一个分格缝以控制其收缩裂缝;分格缝中则需填充密封材料。

2.3 卫生间及厨房防渗漏施工技术

卫生间、厨房防渗漏以刚性防水为基础、以柔性防水为关键。楼地面基层应清理干净并做好找坡,向地漏方向找坡顺利,阴阳角抹成圆弧。防水层施工前先做好管洞套管,套管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缝口用防水砂浆填塞严密,管根部附加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均匀涂刷至墙面,高度不低于规范要求,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更高;卷材防水要全铺满地面,并上翻至墙面,与墙面上防水层搭接严密。防水层施工后做闭水试验,持续时间满足要求,无渗漏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地漏处及管根部为重点。

2.4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

地下结构防渗漏要承受地下水水头压力,强调结构自防水和外墙防水相结合。结构混凝土浇筑所用的混凝土要以抗渗混凝土为主,控制好混凝土配比、混凝土坍落度,浇筑振捣实心,杜绝施工作缝,如设置需配置止水带,保证止水带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外防水施工待结构外墙干燥后进行,将防水卷材或者涂料防水层由地下层底板延伸至外墙,搭接紧密,防水层外侧做好保护层防止被回填料踩踏损坏。变形缝作法需要设置止水带,止水带设置在变形缝中间,缝口两侧要填塞弹性填充材料,表面再附加防水卷材并固定。地下室还需要设置排水系统,设计的集水井和抽水泵搭配在一起,及时进行排除渗入的地下水,使防水层压力得以降低。

三、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材料质量控制

防水材料进场前需严格核验,检查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文件,核对材料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对卷材、涂料、密封胶等关键材料,需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检测其不透水性、拉伸强度、耐老化性等指标,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材料存储需符合要求,避免日晒雨淋或高温环境,卷材应直立堆放,涂料需密封保存,防止变质失效,确保材料在施工时保持最佳性能。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前需对基层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表面平整、干燥、清洁,不符合要求的部位需整改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施工严格遵循工艺标准,卷材铺贴时保证搭接严密、无褶皱,涂膜涂刷均匀、无漏刷,节点部位加强处理,增设附加层并确保密封到位。每道工序完成后需进行自检与交接检,检查合格并签署记录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重点把控阴阳角、管道根部、变形缝等易渗漏部位的施工质量。3.3 成品保护与维护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被后续工序破坏,严禁在防水层上堆放重物或尖锐物体,铺贴保护层时避免刮擦防水层。竣工验收前需进行全面防水试验,屋面做淋水试验,卫生间做闭水试验,发现渗漏点及时修补。交付使用后,建立定期维护制度,检查防水层完好情况,对出现的破损、老化部位及时修复,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延长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语

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质量与使用寿命的关键。不同部位需针对性采用防水技术,屋面、外墙、厨卫及地下室的施工各有侧重,且需通过材料把控、过程监管、成品维护形成质量闭环。当前虽面临材料、施工及维护等挑战,但通过严格管控可有效解决。随着新材料与工艺的发展,防渗漏技术将更高效耐用,需持续创新与规范应用,为建筑安全与宜居性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小飞.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24,22(20):167-169.

[2]冯志强.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居业,2024,(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