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下住院结算流程的高效管理研究
宋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持续变革和发展,住院结算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它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的日趋激烈,医院能否有效地经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住院结算过程是医院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体验,也关系到医院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管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有效的住院结算过程可以加快资金的回收,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减少运行费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以经济学为基础,开展基于经济学的住院结算过程研究,对优化医院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住院结算流程存在的经济问题
(一)人力成本较高
在传统的结算流程中,很多重要的岗位都要有专人负责。在入院登记阶段,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病历等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将信息输入到系统中,这个过程既要有足够的耐心,又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费用核算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各种医疗费用进行逐一核算,其中包括检查费、药品费、治疗费等,由于不同科室、不同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不同,所以核算工作非常繁琐。结算窗口更是直面患者,既要做好结算,又要开发票,还要为患者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压力很大。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培训等支出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对医院的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时间成本浪费
对于患者而言,传统结算流程的繁琐程度让人头疼。传统的结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会去不同的科室取检查报告和治疗单据,然后去结算窗口排队。在办理手续时,由于单证不全,往往要来回跑好几趟,费时费力。尤其是在看病的高峰时段,排队等候的患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煎熬,漫长的等待,不但会增加患者的时间,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满等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而对医院而言,患者的支付周期太长,也会影响到床位的利用率。如果患者不能按时支付,将会占用大量的床位,导致新的患者不能及时入住,从而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流转效率低
在传统的结算过程中,审计过程繁琐,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从患者费用的产生到最后的结算,要经历费用记录、审核、汇总、报销等多个过程,任何一个步骤都有可能由于人的原因或者是程序的原因造成的延迟。比如,在费用审计中,审计员要逐个核对大量的文件,不可避免地存在遗漏或不及时的问题。由于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医院必须先垫付一大笔钱,才能保证患者的病情,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这些先行垫付的资金,不但会使医院的流动资金陷入困境,而且还会使其面临更大的财政风险,使其资金的流通效率和正常运作受到很大的影响[1]。
(四)管理成本增加
在传统的结算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量的人工操作、纸张记录等方式,难免存在差错与漏洞。在人工操作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疲劳和疏忽,会造成数据录入错误、费用核算错误等情况,而纸质记录又有丢失、损坏和篡改的危险。为保证结算结果的准确、安全,医院应加大对行政费用的监管力度。在整个结算过程中,都要有专人负责监控,对每一项费用的核算,每一步的操作都要进行检查和核对,这样就会加大管理的工作量和费用。另外,为了满足结算工作的要求,医院还必须购置打印机、扫描仪、结算管理系统等相关的设备和软件,这些设备和软件的购置、维护和升级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又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二、经济视角下住院结算流程高效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结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在对住院结算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各个步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去除重复性、烦琐的工作。例如,在住院登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自动输入和确认患者的信息,从而降低患者的工作量。与此同时,还应该建设一个“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将住院登记、费用查询和结算等功能整合起来,使患者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全部的结算手续,使他们的往返和等待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床前结算政策推出能够有效优化结算流程,2024 年下半年,我院开展的床旁结算,即患者在护士站拿到出院证之后,直接在护士站办理出院结算。为了解决因账单或者是特殊药品有问题,减少患者往返于科室和窗口之间跑路等待电梯的时间。
此外,病人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往往会因为帐单明细、特别药物的审核等问题,在各部门和结算窗口来回跑,不但要花很多的时间等候电梯,还要因为程序的烦琐而产生焦躁的情绪。床前结算业务,精确地解决了传统的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大缩短了病人往返返跑路、等候电梯的时间,让病人更方便、更高效地办理了出院结算手续,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科室和医院的高度评价。
(二)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结算效率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住院结算的经济效益,可以从科技运用和风险防控两个方面来推动:一是大力推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患者的成本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核算。各个科室都可以将成本信息输入到系统中,财务部门可以同时进行审核,提高了核算的精度,同时也减少了整个过程的时间。另外,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既可以简化患者的支付过程,又可以减少现金交易的管理费用和安全性。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患者的医疗费用预警体系,在医疗费用到达预定的限额时,会自动地通知患者和医生,从而在根源上避免了欠费的风险,保证了医院的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2]。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结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结算过程、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和交流技能。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证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结算业务,并且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工作人员业绩评价体系,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服务品质与工作人员的业绩联系起来,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后,对岗位设置和职责进行合理的规划,防止职责不清、工作推诿等现象,用清晰的分工加强工作的协调性,使总体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
在对住院结算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需要建立起“分析 - 监测 - 管理”的完整链条机制。首先,要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精确地找到人力、设备等高成本的环节。在采购过程中,通过集中采购和与供应商谈判等手段来减少采购费用。同时,要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分析,对异常波动进行预警,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调整。另外,要加强患者的费用管理,要通过严格的费用审核和检查过程,避免出现漏记和错记等情况,保证了医院收入核算的准确和完整,在成本控制和收入管理的双重作用下,提高结算过程的经济效益[3]。
结语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住院结算工作,是医院为适应医改与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结算流程进行优化,引入信息化技术,强化人员管理,以及对成本的控制,能够使医院的运行费用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使结算和资金的流动更加高效,同时也能让患者满意,从而加强了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住院结算过程的有效管理,并对其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雪霞 , 张永萍 , 刘炜 . 医保住院结算服务质量提升及报销流程优化分析 [J]. 甘肃医药 ,2024,43(09):843-845+848.
[2] 朱田欣 , 唐斌 . 基于电子医保凭证的手机出院结算设计与应用 [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4,(03):110-112.
[3] 于先兰 , 陈志忠 , 黄震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公立医院住院结算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 财经界 ,2023,(3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