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风险管理探讨
杨彦
重庆市三合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 4041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风险管理是保障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通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这使得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极易引发造价风险。若不能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影响工程的顺利交付和质量。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风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风险分类
1.1 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受自然因素如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如社会动荡、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工期往往会被拖延。同时,资金未及时到账、施工阶段发生设计变更、施工管理者或建筑工人技术水平低导致误工返工,以及原材料供应不足等情况,也会致使工期延误。施工工期拖延,会增加人员工资支出,导致机械设备租赁费用增加等,从而使造价提高。
1.2 材料价格风险
材料价格风险指市场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中,材料费用占比通常超过 60% 。投标阶段,工作人员若难以详细开展市场调查、系统收集材料价格,或核算人员专业技能较差,会致使投标书中的建筑材料报价存在偏差。供应市场方面,受原材料与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明显,一旦上涨幅度过大,必然直接增加工程项目的造价。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若出现设计与业务变更,材料费用、施工进度的设计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均会随之改变,进一步增加成本价格。
1.3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指因自然力不规则变化如地震、雹灾、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自然现象对物质生产、经济活动及生命安全的严重影响。若在工程建设中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可能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例如在雨季施工时,若未提前做好防晒、防潮、防淋、防泡、防淹及防拖延工期等措施,可能导致施工材料损坏、施工进度受阻等问题,进而增加工程造价。
1.4 施工组织设计风险
施工组织设计是规划及指导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文件,其需在满足工程质量及使用要求的同时,与施工客观规律相符。施工阶段存在多种风险因素,组织设计不足会导致工程投标及承包合同工作失误;对施工的一次性准备及施工全程工作指导不足,会造成施工工期延误;项目管理规划文件不足,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风险隐患,从而加大工程成本,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程安全等风险。
2.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
2.1 工期风险管理策略
建设单位应确保工程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提前规划资金使用计划,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工期延误。施工单位则需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施工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等各方进行详细的图纸会审,尽可能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对于必须的设计变更,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评估变更对工期和造价的影响,选择最优变更方案。同时,加强对施工管理者和建筑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人员技术问题导致的误工和返工。施工单位还应与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前签订供应合同,明确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和价格等条款,并建立原材料库存预警机制,合理储备原材料,避免因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施工停滞。
2.2 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投标工作人员应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收集材料价格信息,建立完善的材料价格数据库,并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投标书中建筑材料报价的准确性,在投标报价时充分考虑材料价格波动因素,预留一定的价格风险储备金。对于主要建筑材料,可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根据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化调整材料价格,同时与供应商协商签订价格调整协议,当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双方共同承担价格风险;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远期合约等方式锁定材料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在设计与业务变更发生时,需及时对材料费用、施工进度和人工费用等进行重新核算,明确变更后的工程造价,建立变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变更范围和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2.3 自然风险管理策略
在工程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自然风险防范预案,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针对雨季施工提前做好排水、防潮等措施。通过购买建筑工程一切险、自然灾害险等保险产品,将部分自然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投保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和理赔条件,确保在遭受自然风险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合理赔偿。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高危作业,在北方地区冬季施工时,充分考虑低温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温、防护措施,必要时调整施工计划。
2.4 施工组织设计风险管理策略
在项目投标阶段,就应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资源配置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其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重点审查其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措施落实到位,对于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项目管理软件、BIM 技术等,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多个方面。通过对工期风险、材料价格风险、自然风险、施工组织设计风险等主要造价风险的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造价风险,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各相关方应高度重视造价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
参考文献:
[1] 李允瑄 .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 [J]. 新疆有色金属 ,2025,48(03):94-96.
[2] 谢宇畅 , 席海英 . 流程再造引领下的基建项目造价风险控制 [J]. 工程造价管理 ,2025,36(03):56-61.
[3] 董佃生 .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建筑编辑部 , 重庆市建筑协会 .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25:198-201.
[4] 张振生 ,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实践 . 河南省 , 河南精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023-12-01.
作者简介:杨彦(1986-),女,汉族,籍贯:山东,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工程造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