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赋能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

刘晶晶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生鲜电商兴起,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丰富,但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组织效率低、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机遇,通过大数据赋能,可提升冷链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促进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形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物流体系。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缺乏,多数农产品生产地缺少完善的冷链基础设施,导致农产品在采摘地就产生损耗。运输过程中部分基础设施短缺,会造成“断链”现象。此外,冷链物流企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温度监控、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藏车辆 GPS 定位、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等智慧化设备应用不足。

1.2 组织效率有待提高

河南省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地域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运输,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要经过多个环节,较多的流通环节会引起转运和倒车频率加大,降低物流效率,增加运输总成本。而且很多涉农企业自行负责产品配送,服务并不完善,下游企业更需要能够提供“一站式”优质运输服务的专业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1.3 标准化体系有待健全

河南省目前缺乏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不能有效转化为团体标准,标准化联运设备和标准化装载器具尚未普及。运输过程中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操作不当、运输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具体操作标准较少,监督管理难度较大,冷链物流管理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1.4 本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较少

河南省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较多,主要以区域性服务为主,经营管理粗放、整体效率不高,本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较少。2022—2023 年度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中,河南省共有 12 家企业上榜,但前 20 名仅有漯河双汇物流上榜。且企业大部分基层从业者仅接受过短期的岗前培训甚至未接受专业教育直接上岗,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2 大数据赋能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赋能价值

2.1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决策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效率低下且风险较高。大数据技术能够收集和分析从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过剩或短缺的风险。例如,通过分析过去的天气模式和作物生长周期数据,可以预测可能的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从而提前安排采购和运输计划。

2.2 全程可追溯与透明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程可追溯是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关键。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和追踪。通过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和GPS 等收集的温度、湿度、位置等数据,可以被实时传输并存储于云端数据库。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轻松获取产品的来源、经过的处理、运输路径等详细信息,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也为企业提供了监管合规性和优化运营流程的有效手段。

2.3 优化供应链协同

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农户、批发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各方数据,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协同,使得整个供应链能够像一个整体那样运作。例如,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天气预报,可以提前规划运输路线和调整库存分布,减少因突发情况导致的延误和损失。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合作伙伴的性能,选择最佳的服务提供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结构。

2.4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可能的风险事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通过分析过去的天气模式和作物生长周期数据,可以预测可能的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从而提前安排采购和运输计划。

3 大数据赋能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3.1 构建大数据平台

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构建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互。通过与物联网设备连接,实时获取农产品的温度、湿度、位置等信息,为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2 优化供应链协同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协同。建立供应链协同机制,加强农户、批发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优化运输路线和配送方案,减少库存积压和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

3.3 提升智能化水平

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调度、智能分拣和智能仓储管理,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冷链物流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符合要求。

3.4 加强标准化建设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推广标准化联运设备和标准化装载器具的应用,提高冷链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冷链物流的质量和安全。

3.5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高校应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农产品冷链物流又懂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河南省某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企业构建了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互。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冷链物流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确保了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4 结束语

大数据赋能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优化供应链协同、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等路径,可以有效解决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冷链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促进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对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霞祖 .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数字化转型 : 工业 4.0 技术赋能与应用 [J]. 物流科技 , 2024(22).

[2] 刘美含 . 农产品电商与网链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 [J].电子商务评论 , 2025, 14(6):6.

[3] 庄乾秋 . 数字化时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4, 35(7):244-247.

作者:,刘晶晶,女,河南周口人项目名称: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4B790007项目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