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机制创新研究
武越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100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以贯之。这一重大命题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嵌入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组织如何在不削弱公司治理效能的前提下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国企改革与治理现代化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效与企业治理效率。
1 国企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1.1“两个一以贯之”背景下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导向
“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这为国企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提供了核心理论逻辑与政策指引。从理论层面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政策层面,《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将党组织建设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1.2 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由法律与制度予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中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展活动,这从法律层面赋予党组织在国企治理中的合法地位。国有企业章程中普遍明确党组织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前置程序。党组织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人事任免、重大决策等关键环节,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企业决策符合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需求,使党组织成为国企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1.3 企业治理与党建工作融合的现实驱动因素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企业治理与党建工作融合存在诸多现实驱动因素。市场竞争方面,国有企业面临国内外复杂竞争环境,通过党建工作凝聚员工力量、提升组织战斗力,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攻坚中,党组织可发挥引领作用,激励党员带头突破技术难题。社会责任履行上,国有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主体,通过党建工作能更好落实国家政策、服务社会民生,如在乡村振兴、应急保障等任务中彰显国企担当。
2 当前国企党组织融入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党建职责边界模糊,权责不对等
在国企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实践中,党建职责边界不清晰、权责不对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对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具体职责缺乏明确界定,与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责存在交叉重叠或空白地带。例如在重大投资决策中,党组织的前置研究讨论范围不明确,容易出现过度干预或参与不足的情况。
2.2 决策机制协同不足,运行效率不高
目前,国企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在决策机制上协同性不足,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在决策流程上缺乏有效衔接,信息沟通不畅,容易出现决策重复或决策滞后问题。例如党组织在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时,由于未能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业务信息,导致决策意见缺乏针对性;而董事会、经理层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也可能因对党组织决策意图理解不深,出现执行偏差。
2.3 制度建设滞后,监督保障体系薄弱
国企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监督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制度层面,虽然已有相关政策文件指导,但具体实施细则与配套制度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规范。例如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程序、方式等缺乏细化规定,影响工作规范性。监督保障方面,对党组织履职情况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量化考核指标,难以准确评估党组织作用发挥效果。同时,对违反党建工作要求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有力约束。
3 推动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机制创新路径
3.1 明确党组织职责边界,构建制度化运行机制
推动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需明确其职责边界,构建制度化运行机制。企业应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党组织权责清单,清晰界定党组织在战略规划、人事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与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职责划分,避免职责不清与权力交叉。完善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流程,细化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的范围、程序与方式,确保党组织作用发挥有章可循。保障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依法依规履职,提升公司治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3.2 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强化决策参与
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是强化党组织决策参与的关键举措。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进入企业管理层,同时推动企业管理层中的党员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实现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深度融合。例如,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党员总经理进入党委班子,促进党组织决策意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贯彻落实。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交叉任职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沟通协调,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提升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决策影响力。
3.3 构建党建与企业经营一体化的考核与激励体系
构建党建与企业经营一体化的考核与激励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相结合,设置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党建考核指标,以及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创新发展等经营考核指标,全面评估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效果。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党建与企业经营融合中表现突出的党组织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考核与激励的有效引导,形成党建与企业经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 结语
新时代国企改革背景下,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不仅是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企业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组织应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现政治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本文通过对党组织与公司治理融合的现实问题与机制路径的探讨,指出必须在制度层面实现职责明晰、流程规范与协同高效,为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刘晓东.国有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5):28–31.
[2] 王丽萍.新时代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机制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22(8):44–48.
[3] 赵志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法定地位的制度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3):60–64.
[4] 胡永林,郑晓明.“两个一以贯之”视域下国企党建与治理的协同机制创新[J].政治与法律评论,2022(6):79–83.